主要观点:
数据好坏参半,经济平稳运行。
6月PMI微降0.1个百分点,险守荣枯线,但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新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月回落。外贸整体发展平稳,出口弱增,进口稍降,高顺差态势维持,而高顺差实际上是中国在享受了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红利。工业、消费稳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受房地产增长乏力拖累继续下滑,基建持续发力托底投资,而民间投资下降势头不变,持续萎靡。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加快、产品价格降幅不断收窄使得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上升,并创近期新高。整体来看,经济底部徘徊格局不变,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改善,权威人士所定论的L型走势也更加凸显。
对冲性降准或至,货币不松是市场共识。
6月M1、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M1再创新高。本轮M1上升背后主要是发债规模快速上升和房地产行业销售明显改善导致企业账面活期存款积累所致,反映企业当前投资意愿不高,资金滞留企业账户,与民间投资的持续下滑相呼应。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平稳,货币增速不会持续下滑。英国脱欧带来的海外货币宽松环境延续,短期有所强化,国内资本外流的压力有所降低。为对冲基础货币投放不足给货币保持平稳的压力,未来降准的概率在加大,预计未来1-3月内降准会出台概率,当然降准只是“对冲”性的,并非表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改革组合拳助力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下行是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的叠加,货币政策效应相对有限,更应重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结合7月证监会、银监会先后提出的IPO及并购重组严审、银行理财新规等有力的政策,通过金融改革引导资金合理配置,以此来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及创造总需求。总的来说,中国宏观经济在改革组合拳的带领下不断前进。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都在继续改善,服务业、内需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力更强劲,中国经济发展更趋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