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2016年H1实现营业收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5.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减少19.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减少19.13%,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减少17.86%。
点评:
16Q2营收环比下滑近10%,盈利能力略有修复。公司16H1累计完成蓄电池产量961.11万KVAH,同比增长13.91%,明显高于上半年乘用车7.3%的产量增速。从季度数据来看,公司16Q2未能延续16Q1在营收上的良好表现,单季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减少2.58%和9.84%。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单季毛利率达到24.74%,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93和1.18个百分点,16Q2的净利率环比也略有增长达到8.18%。
16H1利润下滑近20%,消费税严重拖累公司业绩。公司16H1在营收和毛利分别增长5.68%和22.1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65%,主要是受到了今年开始征收的4%的消费税的影响。公司上半年需缴纳的消费税高达9122万元,占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47%。尤其是在占据公司近一半营收的OEM市场上,公司相较于整车厂话语权较弱,消费税难以转嫁给下游,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受益于整车增速上移及动力电池放量,公司下半年业绩有望迎来好转。下半年是公司的传统旺季,业绩表现一直优于上半年;同时考虑到去年Q3较低的整车销售基数、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即将到期的拉动,以及国五即将于明年全面实施所带来的启停电池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传统主业的表现将优于上半年;此外公司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功进入第四批电池目录,下半年开始放量,预计全年销售2-3亿Wh,实现营收5亿元左右。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业绩将迎来好转。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到消费税对于公司业绩的严重拖累,我们将公司2016年-2018年EPS下调至0.74、0.82、0.87元,市盈率分别为22倍、20倍、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因素:(1)国内车市持续低迷;(2)公司新业务推进速度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