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有利于民营医院获得充足的差异化发展空间。虽然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等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占比不超过10%,公立医院仍将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而且实行政府指导价,同时继续落实民营医院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因此民营医院将目标人群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与公立医院并不面临直接竞争,仍将获得充足的差异化发展空间。
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并实行分级定价,有利于形成流动的医生人才市场,成为培育医生集团成长的土壤。其中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正反映了当前这5类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可以看到,以外科为主的医生集团先行一步,例如:张强医生集团(血管外科)、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神经外科)、林锋医生集团(肿瘤外科)、名医主刀(心脏外科、骨科等)。
“一升一降”将倒逼公立医院将检查、检验等项目外包,有利于检验、影像、病理等第三方医疗服务发展。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使得原先的收入端转变为成本端,将倒逼其将这些项目外包,同时由于检验、影像、病理等项目便于标准化、可复制性强,第三方医疗服务作为承载方将具体规模效应,未来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有望提供一整套服务方案。
明确四部委监管分工,医保作为支付方,话语权有望增强,而商保作为医保经办方,发展空间巨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深化医改重要的一环,能否实质性落地取决于涉及监管部门分工协同,我们认为,医保作为支付方,话语权有望得到增强,例如: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以及具体收费项目的实施,那么商保作为医保经办方,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有望延伸至商业健康险,其相关的医保控费系统,例如: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收费系统,将获得极大的发展。
投资建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推进将继续释放社会办医的政策红利,从目前医疗服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有三类受益最为显著:1)专科连锁医院,由于眼科、口腔等专科的医疗技术,对辅助科室依赖较小,可独立发展,市场化程度高,便于连锁化形成品牌,差别定价的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与公立医院互补性最强,形成错位竞争,并结合合伙人制度和并购基金,具有持续的成长性,推荐:爱尔眼科、通策医疗;2)医院集团,通过整合公立医院改制和现有民营医院资源,形成特艱专科为主的医院网络,由于肿瘤等复杂疾病治疗通常需要专家级医生团队加上辅助科室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在整合医院的同时,通过深层次绑定医生集团,导入已有医院网络,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实现稳定的高增长,关注:益佰制药、信邦制药、复星医药;3)第三方医疗服务,由于检验、影像、病理等项目便于标准化、可复制性强,第三方医疗服务作为承载方将具有规模效应,未来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有望提供一整套服务方案,推荐:华润万东,关注麦迪电气、迪安诊断。
风险因素:政策落地低于预期,配套政策出台慢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