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即便货币政策维持当前稳健的取向,M2增速大概率也将有进一步的下行,这是基数效应、金融体系去杠杆、实体经济疲弱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当资本市场观察到M2增速的下行及低位震荡,是否会当作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进而出现短期较为明显的调整。因此,我们并不排除央行再度降准的可能性;并且当前存准率仍有下调空间,三季度较低的通胀和动荡的外围环境均为货币政策宽松提供了一定的适宜条件。
货币供应量受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的影响,而后者在金融市场日渐发达和完善的当下,极易受到金融体系内借贷活动的影响,已然不适用于衡量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央行调控M2目标的意义也在逐渐丧失。我们认为,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操作,已初步显现出“重价格轻数量”的转型特征。具体表现为近期货币政策呈现的效果是短期流动性的极度平稳和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将逐渐放弃M2这一中间目标,而更加关注市场流动性价格;对于“稳健”货币政策的定义也将更注重流动性价格的平稳,而非M2增速的平稳。
2014年11月起,央行从此前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普惠宽松,基本维持了每两个月一次降准降息的频率。“双降”一方面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对冲了外汇占款负增长造成的流动性缺口,发挥了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但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M2增速持续维持在13%以上的高位,曾引发了市场对央行过度“放水”的担忧。近两个月,M2增速又出现逐步下行的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和分析M2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以探析M2后续的走势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