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业绩补偿承诺兑现时的种种乱象,最终引来了监管部门的“重典”:6月17日,证监会网站以《问答》形式明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重组方的业绩补偿承诺是基于其与上市公司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作出的,是重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组方应严格按照业绩补偿协议履行承诺,不得适用《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收购人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及履行》第五条的规定,变更其作出的业绩补偿承诺。上述《问答》的发布,使一些正谋划修改业绩补偿承诺的上市公司不得不作罢,其中就包括*ST宇顺。
“终于来了!”一位资深市场观察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业绩补偿承诺的不能兑现或者说不需要全部兑现,是催生并购市场高估值“吹泡泡”的一个主要漏洞,“都说是愿赌服输,但在之前的市场里,赌输了却还可以讲条件,可以想办法修改补偿条款,都这样玩的话,重组方在估值时难道还不搏一下?反正业绩承诺完不成还可以改嘛!”
诚如斯言。据上证报记者查询,近年来屡屡有“豪赌”失败的重组方提议变更业绩补偿承诺,而且这些并不合理的提议往往能够获得上市公司的支持,不仅在董事会上一路绿灯,股东大会上也往往获得高票通过。以2015年业绩补偿承诺情况为例,有超过70家公司的90余宗并购资产的业绩最终未能达标,其中有近十家公司对业绩补偿承诺进行了修改。
部分公司修改业绩补偿承诺的理由甚至如同儿戏。典型者如陕西某上市公司,该公司2015年收购了自贡天成工程机械,标的资产当年未能完成业绩承诺,补偿责任主体王志荣提出修改补偿条款,他认为业绩指标未能实现更多是受重组事项影响,要求将业绩承诺期内每个年度单独测算和补偿改为三个年度届满时一次性测算和补偿。针对上交所此后的问询函,上市公司回复称“如此次王志荣履行原承诺责任,则会对其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影响其生产经营积极性。”然而就是这么“任性”的理由,该方案最终也获得了股东大会的通过。
和这家公司一样,绝大多数要求修改业绩补偿承诺的方案最终都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放行,唯一的“例外”或许是*ST宇顺,公司原计划于6月22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的议案》,但证监会最新政策的出台,已否定了该次股东大会的基础。公司昨日公告称,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相关政策,公司董事会决定取消召开2016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变更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的相关议案。
回查公开信息,*ST宇顺三年前14.5亿元收购了雅视科技,重组方2014年度和2015年度连续未完成业绩承诺,这已是第四次提出修改业绩补偿方案。目前,标的资产陷入巨亏境地,而上市公司正寻求出售脱困。
“个人认为,新政策有助于并购市场的估值回归,以前有些案例的估值确实太玄乎了,标的资产今年还没有赚钱,明年就敢估值三千万,后年就是两个亿,这种赌局不排除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其蕴含的风险也不用说。再回头来看,后期要求修改业绩补偿承诺的,也正是这些当初疯狂估值吹泡泡的公司,现在监管政策彻底堵死了变更补偿承诺的‘后门’,重组方应该在估值的时候会理性一些,毕竟要实实在在地承担相应后果。”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介绍。
新政的出台会不会让上市公司在并购时放松对补偿条款的约定?“这种可能性不大,据我所知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监管部门对业绩补偿承诺的考核,不是放松了而是更严格了,特别是对补偿主体的覆盖能力和抵押情况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前述投行人士介绍。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日前万达院线在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披露后不久即修订了业绩补偿方案,从三年期的打包承诺细化到分年度的考核,而此前许多未完成业绩承诺的重组方,寻求的解决方案正是由分年度考核改为三年期打包考核,经典案例的“逆”方向调整无疑表明了监管态度的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