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事件
公司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上半年盈利为-1,700万至1,000万元,同比下降118.11%-89.35%。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上半年业绩下滑,全年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在一季度报告中预计公司2016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6800万元,同比下降57.38%至27.55%(上年同期为9386.12万元);此次业绩预告修正为上半年盈利为-1,700万至1,000万元,同比下降118.11%-89.35%,下滑幅度较大。
公司上半年业绩下调原因为:(1)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车有限生产基地筹划搬迁,产生的搬迁费用、人员补偿金以及新基地人员储备费用等增加,我们判断6月底中车有限搬迁有望完成,费用大部分在上半年,对下半年业绩影响较小;(2)上半年公司项目执行较少,同时部分项目要货延迟。截止2016年3月31日,公司合计待执行订单17.09亿,在手订单充足;我们认为中车有限搬迁完成后,地铁空调等交货速度将得到提高,全年业绩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二)公司高管、合作伙伴认购增发,凸显信心
公司近期增发已于5月2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我们预计公司本次增发将于7月份过会,并将尽快获得批文正式完成增发。
公司已经调整增发方案,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基准日调整为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为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或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锁定期3年,拟募集资金4.5亿元,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增发对象全部为公司高管及合作伙伴高管,其中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顾庆伟认购1.665亿元;辽宁奇辉集团董事长、奇辉电子执行董事侯文奇认购2亿元;鼎汉电气总裁张霞认购2500万元;公司审计监察部督导幸建平认购2000万元。此外,公司8名高管通过资管计划认购3,850万元。
我们认为,本次增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管理层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提高了管理层的凝聚力和公司的竞争力,同时凸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同时,公司调整定价基准日可加快此次增发进程。
(三)再推股权激励计划,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第三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84%,即974.25万份股票期权,其中首次授予898.55万份,预留75.7万份。
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涉及的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总裁、常务副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等7位高管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计261人。公司将通过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作为本计划的股票来源。
此次股票期权行权条件为:在本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以2015年净利润和收入为基数,2016-2018年相对于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0%、30%,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0%、30%。
公司此次本次股权激励行权价格为20.26元,总规模超过1.97亿元,人均约76万元;同时本次股权激励人数多、范围广,包括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本次股权激励成本将分4年摊销,根据公司公告,2016-2019年摊销成本分别为883万元、1072万元、463万元和105万元。
我们认为,继第二次股权激励后,此次股权激励力度仍较大,将进一步改善公司激励机制,调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助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四)完成“地面到车辆”转型,探索国际化道路
公司3年前明确提出了“地面到车辆,增量到存量”发展战略;2015年,公司完成了“地面到车辆”的战略转型,成为我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领军企业。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84%,其中车辆设备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46%。
车辆产品技术要求高、附加值大,市场空间广,消耗磨损频繁,同时在招投标、生产、订单执行、回款等环节的周转率均快于公司传统的地面产品。2015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42.9%,同比增长2.3pct。
公司2015年全年中标额达18.5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车辆领域产品合计中标金额12.76亿元(包括铁道客车DC600V电源、车辆特种空调、车辆特种电缆、车载安全检测系统),创历史新高,占年度总中标额的68.75%,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地面领域产品合计中标金额5.8亿元,车辆领域产品中标量大幅超过地面产品。公司车辆产品实现的收入稳步提升,车辆产品占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14年的38.76%提升至2015年的63.18%。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合计待执行订单为16.37亿元,同比增长63%,为2016年营收及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增量到存量”发展方面,公司成立北京鼎汉机电设备服务有限公司,存量业务由检测系统、地面电源服务销售、DC600V电源大修、大铁空调大修等产品和服务销售组成,全年公司从服务、改造、大修等非新线、非新造车市场获得的订单接近3个亿,从增量到存量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外延方面,公司收购了中车有限100%股权,进入了车辆空调市场,进一步实现了“地面到车辆”的战略落地;以9650万元参股奇辉电子,布局铁路货运、客运信息化领域。
此外,公司2015年度展开国际化研究,一方面持续跟踪海外项目,紧跟中国中车各大主机厂的国际化步伐,以及国内各大系统集成商的海外项目拓展情况,抓好项目对接机会;另一方面研究世界优秀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规律,关注国外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标的企业,开放思想,探索国际合作机会,积极探讨和寻找机会“走出去,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供应商”。
(五)平台化演进创新商业模式,拓宽成长空间
公司2015年重点向平台化演进,同时继续尝试如PPP、能源管理等新的商业模式。公司与北京城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贵阳市就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建设业务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整体打包开拓市场战略开始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并支持公司轨道交通设备产品“走出去”。公司在研高铁动车高端装备、大功率再生储能控制设备、有轨电车装备、纯电动车装备等相关技术。公司对行业外的产品和市场也适当的进行投资与管理,通过创业孵化占据行业外新市场、新机会。我们认为,相关举措将拓宽公司成长空间。
3.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全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为0.65/0.90/1.17元,PE为36/26/20倍;公司继续推进“地面到车辆,增量到存量”发展战略,同时着眼于海外市场,发掘新机会,预计未来公司业绩仍有上调潜力,维持推荐。风险提示:铁路重大事故致行业景气下滑;铁路投资下滑风险;公司“跨界”发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