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明晟公司宣布暂时不将中国A股指数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由于前期市场对于此事预期甚高,虽然过去两个交易日市场已经在调整,但短期仍然构成对市场的负面压力。我们再次强调,市场的风险偏好不会因为想象而大幅抬升,在当前市场弱势震荡的格局下,首先仍然应该立足于防守。
A股是否加入MSCI的影响都意在长远,最重要的是市场制度的国际化接轨过程,其次是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从而影响A股的投资风格和估值体系。A股加入MSCI的进程可以对比的是2015年IMF评估人民币加入SDR,央行在此过程中启动了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所带来的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影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人民币也在2015年底顺利加入SDR。预计2017年明晟公司将会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
A股市场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市场总市值规模一度超过50万亿,日成交突破3000亿美元,在体量规模方面,A股市场已经具备了和中国经济总量相匹配的全球地位。然而,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却仍然任重道远,2015年年中的市场异常波动所暴露出来的A股在制度方面的缺陷,使得监管当局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在不断调整改革和监管思路,同时加强对于市场的监管。
我们丝毫不需要怀疑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逐渐开放的趋势,2014年底的沪港通,2016年即将完成的深港通。作为监管当局,也乐于见得A股纳入MSCI,加快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加入MSCI是一件具有相当指标性意义的事件,某种程度上它将标志着A股市场的制度和规则更加接轨国际。
A股在制度方面近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调整,第一,QFII和RQFII配额制度的逐渐放开和透明化,这对于未来提高海外投资者在A股的占比相当重要(成熟的发达市场有望将海外投资者的比例提高至15%-20%);第二,资本流动解除了部分限制,但换汇和汇出方面的限制仍然存在;第三,规范了停牌制度。当然,监管当局对于衍生品和对冲工具的态度仍然较为谨慎(2015年限制了股指期货的交易),全面解除资本管制面临较大的汇率和资本流动压力等,但总体来看,制度在向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调整。
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表现为换手率极高,成长和价值的估值差异极大,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和套利性仍然是未来监管和制度需要逐渐解决的问题。随着本轮监管的加强和注册制改革步伐的调整,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变,创业板、中小板和中证500和主板估值差异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缓慢收敛的趋势难以改变。
风险提示:金融市场重大风险事件;资本监管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