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略稳,高端向好。
我国传统制造业在2016年一季度出现初步企稳迹象。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经营收入经过连续两年下滑,在2016年1季度初步停止下滑; 行业利润亦同步出现小幅反弹。这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总体初步稳定的迹象。与机床、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能源矿山机械等传统行业相比, 高端装备相关行业业绩表现明显较好。选取我们整理并长期跟踪的军工、机器人、高铁等相关子行业标的,其业绩总体上却能够持续实现正增长。
从工业到服务,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将面临长期的旺盛需求。我国机器人安装量快速增长的主要逻辑,其一在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其二在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变迁。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结构与日本日益相似,同时, 在汽车、3c 等自动化设备应用最广泛的行业,其规模逐渐扩大,赶上甚至超过日本,未来我国机器人密度应当超过美、欧等市场,向日本靠拢。
服务机器人潜在空间巨大,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据IFR 预测, 2015~2018年服务机器人总体市场规模394亿美元,4年复合增速21.07%, 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196亿美元,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198亿美元。按照IFR 对工业机器人15%的预测,未来服务机器人增速将明显超过工业机器人。我们推荐关注国防、医疗、家庭、场地机器人等细分行业机会。
无人机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预计全球军用无人机(飞行器)市场未来10年复合增速将达到6.3%, 飞行器本身市场空间将达到99亿美元,整个市场支出总额将达到810亿美元。全球民用无人机未来10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9.39%,市场空间达到接近16亿。
综合起来看,我国无人机行业在未来总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000亿元。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空域管理机制改革的红利,这一数字可能更。军用无人机应用刚刚起步,未来10年整体空间超过30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300亿人民币,复合增速约11%。民用无人机方面,我国民用无人机未来10年空间预计将达到750亿元。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都可以有所应用。在我国,由于管制原因,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最成熟的仍是消费级无人机,随着未来改革的推进,民用无人机空间可能比预期更广阔。
航空发动机产业即将起飞。
我国发动机产业未来20年空间预计达到4.5万亿。其中,设计研发将带来4500亿空间,设备将带来约1.79万亿空间,维保市场将有2.23亿空间。其中,最大的民用航空部分将带来3.5万亿空间。
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本为外资品牌所占据。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国产发动机快速发展的催化因素已经出现。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已经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配套规划以及“两机专项”陆续出台,将给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相当实力,随着国产替代以及改革推进,未来几年内,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制备工艺有望取得显著进步,从而令本土企业可以跻身产业链更上游,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轨道交通:国产化、维保值得持续关注。
国产化带来巨大市场空间。目前,我国高铁轮对、刹车片、轴承、连接器等等关键部件几乎100%使用进口产品,转向架、牵引电机等关键设备也有相当部分零部件仍然被外资厂商占据主要份额。随着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铁相关设备国产化仍然是个非常大的市场。除此以外,城轨、城际铁路等领域,因为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国产替代进程走得相对更快;设备、系统领域本土企业都将迎来机会。 维保市场将是国内高铁未来几年的一大看点。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铁,2009年通车运营增速达到高峰。一般来说,运行8~10年左右,动车组需要进入高级修程。我们预计,大约从明后两年开始,这一数字将快速增长,同时,进入4、5级修程的动车组数量也将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