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先软后抽升,恒指全日升98点,收报20859点,成交579亿元.
港股反覆,恒指最低报20681点,跌80点,最高报20878点,升117点,波幅197点,收报20859点,升98点,成交579亿元.六月期指高低位报20430点及20647点,波幅217点,收报20611点,升79点,成交108224点,低水248点,6月国指期货高低波幅8426及8531点,波幅105点,收报8484点,跌3点,成交68750张,低水272点.
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交230亿元,中资H股指数高低波幅8681及8776点,波幅95点,收8756点,升48点,成交90亿元.
港股虽然反弹动力有限,但恒指仍有百点升幅,反映港股的强势,尤其与日股的弱势比较更明显,在全球不明朗的环境,港股又有二百多亿元的流失(因换MSCI成份股),投资者入市信心有限,但却成为大户托市的利好因素,无论深港通或MSCI加入中国股票,长远都对港股不利,但短期在炒气氛,港股却能因此受惠而抽升(但国内股市却升幅有限,难道大户又转炒两样都不成功吗),不得不佩服大户的勇气及威力.至于期指大低水,只是反映本月大量中资企业除净的因素,对后市没有太大的启示作用.
而大家的焦点放在政府的新一批通胀债券,有论者认为本地通胀回落,对这些IBOND不利,但在机构投资者角度看是否一样呢?如果美国加息,而欧,日维持负利率时,这些机构投资者会如何呢?简单来说,过去数年,认购者一上市离场,便能轻易赚取利润,而买入者持货后,基本上每年息率只有1%,但他们仍愿意接受,因为1%已经算是高息,但近日因欧,日的负利率之后,要求的每年息率回报也下降至0.5%以下,因此通胀回落并没有引发价格向下的趋势,因此要研究IBOND的价格变化,除了通胀外,市场的息率也是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