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短暂一个季度的企稳之后,4月中国经济再现不稳定因素。从数据上看,PMI指标小幅回落,出口同比增速重新回落至负增长,进口增速大幅下降。实体经济也表现不佳,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增长再放缓。
金融数据也大幅走差,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出现断崖式下降。通胀继续保持稳定,CPI持平前一期,PPI跌幅进一步收窄。总体上看,大部分经济指标出现超预期回落,前一阶段的经济企稳有所松动,仅房地产方面数据较好。目前情况表明我国依赖旧经济模式的情况没有根本的转变,经济转型远未完成。
官方媒体对“权威人士”的采访中也提出,进一步加杠杆的模式难以维系。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能继续保持观望,接下来进入阶段性企稳后半程,随着房地产拉动力的减小,甚至不排除部分经济指标继续回落的可能。
美国经济复苏方向不变,虽然经济指标好坏不一,但总体上看一季度经济放缓的趋势正在被扭转。实体经济景气度略有上升,消费增速重新加快,消费者信心创10个月以来最高点。非农就业人数出现一定的回落,但失业率仍保持在低位附近,并且薪资增长速度加快。同时,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通胀水平继续回升。美联储在4月的会议上并没有升息,但是会议声明剔除了前期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风险的担忧。
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并没有排除6月升息可能性,此外还开始了出售资产的“缩表进程”。我们认为,美联储近期有向市场传递升息信号的意味,美元指数仍有进一步走强的动力,并且宏观层面的变动窗口已经打开,中期趋势可能正在扭转,后期需要继续关注耶伦等鸽派成员态度是否变化。
欧洲方面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小幅改善,但程度和速度有限。尤其是通胀方面,CPI和核心CPI增速均不及预期,表明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德国经济的复苏领先于其他国家,且有迹象显示,德国在对待欧央行各项宽松政策和部分国家债务问题上的态度,正在逐步软化,消除未来欧元区改革过程中的分歧的问题上,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目前还难以看到效果。我们认为,货币宽松对经济尤其是通胀的影响仍弱于预期,虽然近期可能不会出现进一步措施,但未来欧央行扩大宽松的空间仍存在。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经济状况再次走差,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期增长模式,即房地产拉动投资企稳,继而推动经济整体走强,这种旧经济模式的否定。市场前期的乐观情绪可能冷却,向上的正反馈机制将会被打破。
而从全球来看,美国经济走出一季度的阴霾之后,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市场炒作下一次加息预期的情绪正在重新燃起。综合来看,我们此前提到的二季度宏观经济变动窗口期已经提前打开,中国经济的反弹还能持续多久,以及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的时点,仍是未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我们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并不乐观,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将从持续反弹进入宽幅震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