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观点:
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下分别简称16中誉1以及16和萃1。
①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重启,发行较前次保守。2005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发布意味着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动,2008年之前,共计推出四单不良资产证券化,分别为2006年的东元2006-1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和信元2006-1重整资产支持证券,2008年的信元2006-1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和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其后遭遇08金融危机,不良资产证券化暂停,直至今年5月重启。此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重启,发行较前次保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单笔发行规模远不及08年以前。时隔8年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此次两支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小于危机前发行规模。16中誉1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2.35亿元、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0.66亿元,共计发行2.35亿元;16和萃1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88亿元,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0.45亿元,共计发行2.33亿元,单笔发行的平均规模不足2.5亿元。危机前四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累计134亿元,平均每单发行33.5亿元。
2)初始抵押比率高于08年以前。08年以前四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平均初始超额抵押比率为417.18%,其中由建设银行发起的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初始超额抵押比率为345.39%。16中誉1的入池资产未偿本息合计12.54亿元,初始超额抵押比率417%;16和萃1的入池未偿付本息总额20.98亿元,初始超额抵押比率900%,高于08年以前水平。
3)相对整体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占比极低。根据Wind数据,2006年和2008年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发行322亿元和302亿元,2006年和2008年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58.5亿元和75.7亿元,分别占当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的18%和25%。2013年以来资产证券化发展频频迎来政策利好,201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14年和2015年发行增速分别为1083%和85%,保守估计今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同去年持平,为6131.9亿元,则5月启动的两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占比仅为0.08%。我们认为年内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仍有空间。
②年内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或为有限,难超千亿规模。我们认为年内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仍有空间,但总体规模或为有限,规模难超千亿。
1)根据Wind数据,2016年3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1.4万亿,随着经济下行,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长,年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或突破1.5万亿。
2)处置不良资产,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意味着不良资产证券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简单按照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相对整体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保持在5%-10%的比例来看,年内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在300-6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