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视点: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5月6日,央行在官方网站上发布201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了一季度货币信贷及货币政策操作情况,分析了金融市场运行及宏观经济形势,并展望了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
1、2016年一季度流动性保持充裕,但边际略有趋紧。一季度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大体充裕;但贷款平均利率和超储率的上行,显示市场流动性边际上略有趋紧。主要受到多方面制约:一是1月份资本外流压力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预期上升;二是票据大案频发推升了票据融资利率;三是一季度物价上行压力制约货币政策宽松。
2、一季度货政“宽货币”向“宽信贷”转变,但后续信贷投放规模边际收敛。从央行一季度的操作及对下阶段的政策思路来看,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从持续一年多的“宽货币”逐渐过渡到“宽信贷”。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数量宽松仅能提供货币供给而无法真正创造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释放的大规模流动性在虚拟经济内空转,却仅仅推高了资产价格而难以对实体经济产生输血效应。货币政策从此前单纯的货币数量宽松转变为信贷政策宽松,通过宽信贷维稳经济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在致力于维持市场存量流动性充裕的同时,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非常有限;而考虑到一季度社融规模约占全年的近四成,后续信贷投放节奏相对于一季度也将有所收缩,需警惕货币政策边际收敛对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
3、央行解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此次央行首次在报告中明确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简而言之,即是在前一日收盘价的基础上,加上维持一篮子汇率稳定所需要的基点数;前者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后者反映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总体看,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公开透明和具有规则性,有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我们维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稳略贬值的判断,且汇率的弹性将进一步增大。
4、央行关注物价上行压力,政策需密切观察。一方面,考虑到全球经济总体疲弱,国内经济回升基础不稳,货币增速高位回稳,猪肉价格有望回落等因素,物价有望保持基本平稳;但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前期宏观政策因素积累,房价推升通胀预期等因素,对物价存在向上的影响。央行表示,未来的物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政策把握,须继续密切观察。我们认为年内物价有望呈现温和上行的态势,但个别月份CPI的回升或将继续束缚货币政策操作的手脚。物价的上行将成为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