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PMI微跌,复苏力度或有所减弱。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走势平稳。受投资回升、房地产回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连续扩张。在稳增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需求延续温和回升态势。但本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双双回落,进口指数再次回落到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进出口仍面临较大困难。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点下方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压力有所加大。数据微妙的变化或显示经济复苏的力度有所减弱,需持续观察,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对于经济“底部徘徊,有限复苏”的判断。
商品狂欢难持续,股市趋稳债市防雷。
进入4月来,大量资金涌入市场,热钱投机行为助推商品价格,也导致螺纹钢、焦炭、铁矿石为代表的“黑色系”价格“泡沫”严重。而针对大宗的暴涨,三大期交所连续颁布了17道监管令,紧急出台“降温”措施,国内多数期货市场品种下挫,黑色系领跌。商品“过热”势头或将受到抑制,减轻对于股债的压力。货币增速回落、短期通涨上升、业绩下降将带来股市短期调整压力上升。在经历了4月的调整后,市场担忧情绪已基本释放,在经济回升、经营好转逐步明朗化情况下,未来股市将逐步好转,呈现缓慢回升态势。经济回升、货币稳中趋紧、价格边际回升,债市受此三大利空冲击,调整仍将延续。2016年以来,中国信用事件频发,信用利差一如我们预期的加大,“防雷”将贯穿2016年债市投资始终,高等级、压久期、控杠杆是现阶段债市投资的关键词。
经济好转迹象愈发凸显,政策受限持久仍需定力。
伴随经济越来越多好转迹象的呈现,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逐步回升。PMI指数虽然微跌,但仍处于扩张区间。中国经济已扭转了2010年以来的持续下降局面,经济运行边际改善,短期下降态势扭转,经济将进入企稳缓升阶段。我们认为,经济转型时期不可避免会经历一个“痛苦期”,原因是经济增长阶段变化带来的内在动力转换,导致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受到很多限制。对当前经济困境来说,宽松财政政策本身政策空间有限--中国经济当前运行中的一大问题是政务债务处理,债务困境制约了刺激政策的运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也让政府直接主导的投资旧有扶持模式,难以延续。对经济增长平稳力度的调控,转而更多地依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伴随经济增长的见底走稳,政策或将进入观望期。因此未来经济复苏的持久性将受到一定考验,仍需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