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并表致业绩高增长,“地面到车辆”战略布局初步成功。
分业务看,2015年车辆业务收入为7亿元,同比+134%,该部分收入占总收入60%,同比+21pct;地面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13%。该业绩的体现主要源于公司从“地面到车辆”战略兑现,业务成功实现转型。分地区看,国内收入11亿元,同比+41%,国际业务收入3752万,同比325%,国际业务增长明显,我们认为公司产品逐渐具备国际化水准,有望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空间。另外,考虑到1)公司车载检测设备3000万订单大部分在2016年确认;2)今年2月初,公司中标“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屏蔽门/安全门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合同总价6292万元,金额已超去年屏蔽门全年业绩;3)2016年政府对铁路市场8000亿以上的确定投入和后服务市场发展空间;4)公司潜在新产品(比如动车组辅助电源系统、制动储能系统、动车组空调系统等)的可能小批量生产,我们保守预计2016年公司能够保持营业收入30%的成长。
较高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产品差异化优势可以维持。
车辆业务部分毛利率42%,同比-6pct,主要因为为了实现“从地面到车辆”的战略转型,牺牲部分毛利以获取一定市场份额,另外反映出市场竞争也相对加剧;地面部分业务,毛利率44%,同比上升8pct,表明公司地面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维持较好;
综合毛利率水平为43%,同比+3pct。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53人,同比+100%,我们认为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和稳固综合毛利率水平,但是考虑到公司侧重车辆业务占比逐渐增大的策略,可能会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适当控制毛利率水平,以及考虑到潜在竞争者的发展,我们预计2016年综合毛利率水平维持在40%-43%之间。
盈利能力同比基本持平。
2015年销售费用8919万,占收入比8%,同比+1pct;管理费用1.2亿元,占收入比11%,同比+3pct;可以看到,销售和管理费用水平均有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并入海兴电缆和中车有限相应费用所致。财务费用2948万,占收入比3%,同比+2pct,主要由于本期取得银行借款,利息增加所致。归母净利润2.6亿元,依据年报所述同比+50%,但是如果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37%,小于营业收入44%的增福,净利润率为19%,同比-1pct。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10天,同比+9%;存货周转天数111天,同比+48%;营业周期322天,同比+21%,数值明显提升,反映了客户付款账期明显变长,但净营业周期235天,同比增加不到6%,现金流风险可控。
2016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显著下滑,非公开发行A股预案同时公布,公司高层认购彰显信心。
虽然2016年一季度业绩预期大幅下滑,但是从2015年数据可以看到,一季度营收占全年15%,归母净利润占全年12%,影响较为有限,同时考虑公司2015年末尚存16亿元待执行订单等各方面因素,我们建议更多关注公司基本面和长远发展,不必过分纠结于单季度数据。另外公司亦公开了非公开股票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4.5亿元,很多公司高管参与其中,彰显了公司高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从多方面信息综合预测,预期铁路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稳健增长抗经济周期,公司车辆业务占比会逐渐增高,综合毛利率水平短期内将维持高位,高铁动车组电源、动车组空调系统、制动储能系统等新产品将在今年或明年逐步释放以占领新的市场,公司研发能力优秀,执行力强,可持续性好,外延并购步伐稳健协同性优良,整体显示出了低风险加高成长双重态势,首次推荐“增持”评级,预计2016-2018年EPS为0.57/0.74/0.93,对应PE37/28/23X。
风险提示:
新产品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传统业务增长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