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视点:通胀上行压力渐显,货币政策宽松受限
2016年1-2月,受到春节和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以蔬菜、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大幅攀升超出市场预期,致使CPI出现明显反弹,1、2月CPI同比分别录得1.8%和2.3%。物价的反弹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对经济“滞涨”的忧虑也逐渐浓重。进入3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的回落幅度低于往年水平;而3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其中,蔬菜和猪肉价格环比还再度出现了小幅回升,这令市场对通胀反弹的担忧更甚。 当前对CPI影响较大的几个分项为:蔬菜、猪肉、居住及粮食价格,本周的周报我们试图从CPI各个分项的角度,分析和展望年内后续通货膨胀的走势。
我们的主要结论是:
1) 1-3月食品价格的异常上行致使CPI超预期回升,已经整体抬高了2016年的物价水平,全年的通胀水平将高于年初市场和我们的预期,全年CPI同比水平将升至2%以上。
2) 考虑到蔬菜价格后续将逐步回落,但下行的速度慢于往年;猪肉价格短期内仍将有所抬升,且年内大概率维持在高位震荡;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可能通过租房价格的回升,影响CPI居住类价格的上涨;预计二季度通胀水平还将有小幅上行,并达到年内高点,但大概率不会超过3%的通胀目标;三季度CPI水平将逐步回落。
3) 粮食价格可能是年内影响CPI下行的隐忧,原因在于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粮食面临“三高”的困境,政府已经在着手进行粮食收储政策改革。粮食价格的逐步市场化定价可能对CPI产生下拉的作用,但这需要进一步观察粮食收储改革的进度。
4) 尽管一季度部分宏观数据显示出回暖迹象,尤其房地产投资反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由负转正,但我们认为目前断言需求出现趋势性的回暖为时尚早,经济仍然缺乏向上的弹性。如果二季度经济数据回升被证伪,再加上通胀压力的上升,无疑将使得货币政策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