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览
公司1997年开始在香港提供医疗服务,根据欧睿报告,于2015年8月31日,按医务中心数量计,名列香港私营医疗服务营运商之首。目前拥有66个医务中心,大多位于港铁站附近地区或者毗邻交通枢纽和住宅区。公司的综合医疗服务包括涵盖11个领域,即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科、妇产科、肠胃肝脏科、呼吸系统科、心脏科、小儿外科及皮肤科的专科医疗服务/全科医疗服务/牙科服务。FY6/2015三项业务分别占收入的75.6%/21.2%/3.2%。
公司FY6/2014就诊人次分别同比增长3.5%/3.4%。主要业务全科医疗服务平均每次诊疗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9.8%。专科医疗服务FY6/2014平均每次诊疗费用减少7.0%,但是FY6/2015则增加14.1%。牙科业务则平均诊疗费用分别同比增长4.6%/7.8%。FY6/2014-FY6/2015年公司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9.4%和17.6%。FY6/2014净利润同比增长13.6%,FY6/2015则同比减少12.9%,但是如果剔除737万上市开支影响,核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6.1%。FY6/20151Q就诊人次同比增长8%,而全科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牙科服务平均每次诊疗费用则分别同比增长13.6%/5.2%/51.4%,导致FY620161Q的营业额同比增长31.5%。净利润同比增长72.3%。我们认为短期看诊疗费用提升将增加公司收入,但是考虑到同业竞争比较激烈,提升诊疗开支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公司目前拥有约9700万港元现金。本次上市如按照招股价中位数1.42港元计算,将总共集资7160万港元,主要用于新建专科医务中心和拓展内地业务等。公司将于2016-2017年新增6家专科医务中心,预计投资8300万港元,长远看有利发展,但是医院通常需要3~4年培育期。
行业状况及前景
香港老龄化严重,65岁或更高龄人口占比预期由2014年的约15.1%上升至2031年的约26%,因此预期私营医疗服务行业产生的收益预期将实现复合年增长率约11.9%。
2010-2014年私营医疗服务行业收益CAGR为9.9%,预计未来将平稳增长。
优势与机遇
老龄化将推动医疗需求
公司在香港拥有良好品牌知名度,旗下诊所交通便利拥有稳定客户基础
弱项与风险
香港拥有约4000家私营医疗机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租金上涨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公司牙科业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录得亏损,表明公司该业务存在不足
估值
公司招股书没有提供盈利预测。招股价对应FY6201510-11倍历史市盈率,明显低于可比同业(UMP722.HK及康健3886.HK,见下页)。公司1QFY6/2016净利润同比增长72.3%。由于公司拥有稳定患者基础,我们认为全年将维持良好增速。公司估值较低,给予IPO专用评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