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产业资本突围。
(1)潜在经济增速的趋势下行。我国长期面临着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而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自2012年以来开始明显减弱,导致GDP增速持续下滑,从2012年的7.7%下降至2015年的6.9%(WIND数据)。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压力包括:房地产投资可能进一步下滑,去库存的压力依旧存在;国内通胀水平较低,PPI增速没有明显改观,工业品领域价格持续低迷,加大通缩压力,推高实际资金成本,抑制企业的投资活动,内需疲弱、银行信用收紧与高资金成本形成负面反馈,将对经济下行压力形成放大效应;全球经济基本面改善仍需时间,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而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成本明显提高,此外重化工业化进入尾声,带来产能过剩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未来潜在经济增速的趋势还将下行。
(2)未来第三产业的趋势上行。根据国际经验看,我国第三产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通道。2015年中国GDP比2014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2015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但仍低于发达国家超过2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未来还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需求转变,未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将继续提高。
(3)供给侧改革推动转型金融。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在改革过程中,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从而转型开展金融业务以寻求收入、利润新的增长点,而同样在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在提高,也为民营资本进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机遇。
■金融行业利润丰厚。
(1)上市银行利润占比曾达到一半以上。上市银行的合计利润曾一度超过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然而,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专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银行业利润增速趋缓,银行利润占比有所下滑。截止至2015年末,银行业利润在上市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为36.9%,比2014年上半年减少了近15个百分点(WIND数据,下同)。
(2)2015年非银金融业利润占比大幅提升。受益于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非银金融行业取得高速发展。2015年末,非银金融业利润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中的占比达到18.44%,比2013年的4.53%提升了近14个百分点,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银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3)居民大类资产配置提升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受利率下行、金融资产类型多样化影响,居民资产配置正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型,而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存款占金融资产比重从2004年的71%下降到2014年的49%,而理财产品、保险、股票、基金等资产的占比总体不断提高,更加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也需要社会有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金融改革对转型金融提供政策支持。
(1)金融牌照逐渐放开,奠定转型基础。保险牌照正逐步放开,近十年来(2006年-2015年),保险公司成立个数为96家,比上一个十年(1996年-2005年)的保险公司成立家数多出17家;证券牌照近年来增量明显提升,2014年和2015年,券商成立数量分别为7家和5家,大幅高于2012年和2013年的3家和1家;银行牌照炙手可热,民营资本一方面通过新设立的方式参与到银行业,一方面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获得银行的部分控制权。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催化转型金融。随着央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商业银行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风险定价,民营资本银行将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保险市场人身险费率改革的基本完成也赋予险企在定价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为传统行业企业转型开展保险业务提供机遇。
(3)互联网高速发展改造传统金融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来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加速融合,其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实现高速发展,形成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券商、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对传统金融业既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也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重点转型金融股梳理:(1)AMC转型金融股:海德股份,浙江东方。(2)转型金控股:①涉券商系:宝硕股份,蓉胜超微;②涉保险系:迪马股份,辽宁成大,天茂集团,华资实业,君正集团;③涉租赁系:法尔胜,巢东股份;④其他:永大集团,华西股份,大连友谊,广州友谊。(3)多主业转型金融股:①涉供应链金融系:传化股份,晨鸣纸业,瑞茂通,禾盛新材,华业资本,厦门信达;②涉互联网金融系:昆仑万维,天成控股;③涉创投系:广东鸿图,张江高科,嘉宝集团;④涉租赁系:金叶珠宝,宝德股份;⑤涉保险系:得润电子。(4)传统多元金融股:陕国投A,渤海金控,经纬纺机,安信信托,爱建集团,物产中大。
■风险提示:宏观风险,政策风险,运营风险,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