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平安银行:加大核销力度、息差持续提升、中收保持高增速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贺国文 2016-03-1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

平安银行发布15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62亿元,同比增长31.0%,归属股东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0.4%。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8.7%和13.1%,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4.7%和14.1%。15年全年息差2.77%,同比上升20bps。4Q15不良率1.45%,环比3Q15上升11bps,拨备覆盖率166%,环比3Q15下降1个百分点,拨贷比2.41%,环比3Q15上升17bps。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3%,环比3Q15下降0.1个百分点。15年每股现金分红0.153元。

评论

核销和拨备力度加大、不良认定有所趋严、加回核销后不良率与不良生成率大幅上升:15年全年核销处置不良贷款236亿,相较14年不到100亿的规模,核销力度有显著加大。加回核销处置后,15年末不良率为3.24%,较披露水平高出1.79%。我们测算,4Q15核销不良约80亿左右,单季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314bps,与3Q15的313bps基本相当,但我们仍难以见到资产质量恶化放缓的迹象。可以看到的是,90天以内逾期贷款在1H15的较高基数水平上仍环比增长,此外,正常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也上升较多。我们认为,该行在2016年仍将面临一定的存量资产质量压力。分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商业、制造业和零售贷款,共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5%,其余行业不良率较低。其中,零售贷款不良上升较多,主要是该行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增加了信用卡、汽融、新一贷等收益较高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被诟病较多的不良认定不严格的问题有所改善,不良/90天以上逾期贷款达到近两年以来的较高水平。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一资产质量的问题是全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平安银行在这一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即并不一味刻板地追逐亮眼的盈利指标,而是直面资产质量压力,为其更好的发展夯实基础。

净息差持续提升、负债端利率因素对息差贡献较大:平安银行下半年息差持续提升,主要是由于15年的多次降息和总体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带来的利率持续下降,而平安银行下半年到期重定价的付息负债多于生息资产,受利率下行的正面影响较大。具体到单个季度看,4Q15息差2.89%,环比3Q15上升达13bps,预计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我们的息差变动因素分析显示: 4Q15息差环比提升的13bps中,资产端合计负面贡献16bps、而负债端合计正面贡献29bps,其中,负债端较大的正面贡献主要来自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分别对息差正面贡献13bps和6bps。

4Q15净息差继续提升、负债端利率因素对息差贡献较大:平安银行下半年息差持续提升,主要是由于15年的多次降息和总体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带来的利率持续下降,而平安银行下半年到期重定价的付息负债多于生息资产,受利率下行的正面影响较大。具体到单个季度看,4Q15息差2.89%,环比3Q15上升达13bps,预计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我们的息差变动因素分析显示: 4Q15息差环比提升的13bps中,资产端合计负面贡献16bps、而负债端合计正面贡献29bps,其中,负债端较大的正面贡献主要来自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分别对息差正面贡献13bps和6bps。

手续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平安银行全年实现净手续费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2.0%,占营业收入比重27.5%,同比上升约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财富管理、代理、咨询顾问等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平安银行在理财、托管等业务上与集团的交叉销售空间仍然较大,其手续费收入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此外,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费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收入比31%,较去年下降5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的全年盈利归因分析,除了息差提升贡献较多的盈利增长外,此两项也是盈利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截至3月9日收盘,平安银行交易在1.0倍16年PB、7.4倍16年PE,考虑到公司在金融创新、集团协同方面的强大优势和组织变革带来的持续竞争力,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下,市场对于资产质量恶化的预期将逐步得到平滑,进而改善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