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初稿数据以及部分OEM厂商发布的2月份数据,同时考虑到春节因素的影响,我们预测中国乘用车2月总体销量可能同比下滑2-3%左右。因此,我们预计16年1-2月销量同比增速将放缓至4-5%左右,较2016年1月增速(9.4%)和15年4季度增速(18.5%)有明显放缓。根据主要整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反馈,我们认为部分汽车生产商对3月份需求和批发量持谨慎态度,但由于北京车展带来的新车型效应,4月底和5月终端需求有望恢复。库存方面,经历去年高库存压力后,今年大部分汽车生产商都采取了更为保守的库存策略。我们估计截至2月底行业库存维持在1.5个月以下的较低水平。
商用车:根据cvworld.cn的数据,2月份重卡销量同比实现16.0%的正增长,结束了自2014年8月以来连续负增长的趋势。16年1-2月,重卡销量同比小幅上升2%。我们认为,低基数效应和今年春节时间的提前都促成了2月份的强劲反弹,但未来几个月在总体宏观经济形势下,双位数增长或无法持续。目前,我们仍维持2016年重卡全年销量同比约增长1-2%的预测。
主要汽车生产商表现分化
截至目前,包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在内的合资厂以及吉利汽车(0175.HK/港币3.38,买入)、长安汽车(000625.CH/人民币14.05,买入)、奇瑞汽车等国内自有品牌还未公布其2月份销量数据。在已经公布2月份销量的生产商中,日系品牌如本田和丰田继续引领增长,16年1-2月销量同比大涨20%-75%,主要是得益于低基数和新车型效应。自有品牌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16年1-2月销量呈双位数增长,其次是美系和德系品牌。另一方面,法国品牌(标致雪铁龙)和韩国品牌(现代/起亚)仍呈现同比15%以上的负增长。
在上市OEM厂商中,广汽集团(2238.HK/港币7.21,买入)增长最为强劲,长城汽车(2333.HK/港币6.37,持有)销量高于预期。另一方面,上汽集团(600104.CH/人民币19.73,买入)销量表现不佳。更详尽的分析参见下文。
广汽集团(2238.HK,买入)
继1月份销量强劲(同比增长35.9%)后,广汽集团公告2月份同比增长20.8%,主要是得益于两家日系品牌合资企业的低基数效应以及新车型推动下菲亚特-克莱斯勒和自有品牌传祺的强劲增长。因此,16年1-2月总销量同比增长30.3%,在主要上市整车企业中增长最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