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行长释放人民币汇率稳定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月12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再次详细阐述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经常项目平滑和通胀相对变化等与汇率最相关的基本面因素均不支持人民币持续贬值,甚至支持升值。而其它货币相对美元显著贬值、美联储加息、国际投机力量冲击以及全球金融泡沫调整等是触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短期因素。短期贬值压力的上升导致资本流出规模加大,汇率贬值压力上升。主要体现在贸易企业调整结售汇比例以及时间,以及国内企业调整外币负债方面,导致外汇供求形势出现变化。然而由于贸易企业经营活动在国内,难以持续降低结汇比例,而外币负债存量有限,不能持续大幅下降。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显著下降带来美元出现走弱,人民币近期将维持平稳甚至有所升值。
稳汇率目标约束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去年12月以来,资本出现大幅流出,然而央行持续通过短期公开市场操作,而非降准释放流动性,主要是考虑到降准释放的较强宽松信号会加大货币贬值压力。而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减轻,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加大。虽然近期,稳汇率依然是政策主要矛盾,降准概率不大。但考虑到目前实体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较大,资本流出也需要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对冲,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我们仍然相信今年上半年央行会进一步降准。
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力度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主基调,但并非盯住篮子。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依然是更加依靠市场力量决定价格,实现更有灵活性的汇率。具体策略是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基本稳定,但不是盯住一篮子。央行将适当管理但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同时引入宏观经济数据对汇率发生作用的机制。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对单一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将会加大,双向波动态势将经常出现。
探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全面监管体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采访中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区别于传统的央行操作方式,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央行将加大覆盖力度,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而操作对象也从商业银行覆盖至整个金融市场。管理目标从通胀扩大至资产价格等一系列影响金融稳定的对象。方法在于通过建立负反馈机制平滑周期。在目前分业监管环境下,监管套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层出不穷,因而建立全面覆盖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非常有必要。而央行主导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1季度经济将表现低迷。高频数据显示,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仍保持同比大幅下跌态势,产能利用率低位徘徊,30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受春节因素影响而显著放缓,未来走势需进一步观察。生产面与需求面均呈现疲弱态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考虑到未来金融业增速的进一步放缓,1季度经济将表现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