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者的雷达
与大众的认知不同,出色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并不是死板一块的买入持有、十年不动,而是在抱有可以十年不动的投资准备以后,不断的用自己的雷达扫描所有可以理解的市场,持续不断寻找更好的长期投资标的,从而进行持续的、对于内在价值来说的低买高卖。
这种持续扫描投资标的的投资方式,就可以称为价值投资者的雷达。
由于不同的资本市场之间是割裂的,而不同市场的发展情况不同,同时不同地区的投资者的情绪变动也并不在同一周期上,这就导致在同一时刻,足够机敏的价值投资者可以不断扫描到更好的资产,从而持续性的把自己的投资放在更便宜、基本面更好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例子。
相对于2003年的美国股票市场,当时的香港恒生国企指数可谓十足便宜,PB估值不到1倍,PE估值也只有7倍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沃伦·巴菲特这位一生聚焦在美股投资的股神,也把触角伸向了香港市场,并在中国石油(就是后来无数A股投资者以10倍PB价格买入的那家公司)的港股上大赚一笔。
而彼得·林奇在自己的书中,也曾经提到过早期的被美国投资者忽视了的欧洲股市,便宜货遍地。那时候,他曾经去过一家欧洲的汽车公司,居然发现根本没有投资者上门调研,而最近一次来的分析师也是一年多以前来的。彼得·林奇由此大笔买入欧洲相关股票,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很久以前发生了的,但是只要人心不变,资本市场的历史就会一遍遍重演。这里,就让我们再看几个最近两年发生的例子。
在2015年6月以前的A股市场,股票的价格一路飞扬,大部分股票估值高企。但是,当时的分级基金A端的价格却被一路砸低。不过,由于这是一个小众市场,因此被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所忽略,而其非股亦非债的特性又导致不少机构投资者无法购买,结果真正抓住这个机会的投资者并不算太多。
另一方面,2014年以来的二三线城市地产市场可谓凄风冷雨,但是并不是所有城市的情况都一样糟糕。随着消费升级下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城市的经济增长迅速。
以我们了解的一个城市为例,2015年该市旅游入境人数同比增长20%到30%,机场航空器起降架次增长50%左右,而当地旅游景区附近的地产租金价格也连续几年保持了15%到20%的增速,高于一线城市大约一倍。并且,在房地产寒流的压迫下,当地房地产出租回报率已经达到约4%,大幅高于一线城市的水平。
尽管全国的地产市场仍然处于逆境,但这类小众地产未来的表现,恐怕不会太差。
不过,在投资小众资产、被投资者忽略的资产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这类资产的基本面回报和估值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小众资产偶尔会遇到的制度陷阱问题,即此类资产不为大众关注的资产可能过于偏门,最后市场慢慢消亡,导致投资者无法赚取足够的利润。一个不开放的小国的股票市场、一个人口下降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等等,都可能产生这类陷阱。
总结来说,如果需要取得和公众不同的收益,价值投资者就需要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和公众不同的地方。这种着眼点一方面可能是在相同资产的不同看法上,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不为大众所熟知、或者被流行观点忽视了的市场。而后者的发掘,就需要价值投资者用自己的雷达进行不断的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