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点评】
这是中央连续第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将焦点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农业现代化从农户利益方面看是出于补齐短板、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观需求;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农业由粗放的个体农户经济向集约化程度高的适度经营转变是大势所趋,农业现代化是此过程中必要一步。
2016年面对的是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的大背景,种植收益持续被压缩将会有力地推动土地流转的加速。而我们需要转变思维,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增长点并不在于土地自身,而是在之后必然会凸显的服务商需求。一体化服务商体系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产业资源优势,解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同时规模经营的服务商可以有效降低人力等资源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使被成本挤压的利润重新释放。可以说,服务商系统是中国农业的未来,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业即将经历个体农户经营时代到适度规模经营时代的转变,我们积极推荐关注服务商体系相关标的,如史丹利(002588.CH/人民币25.81,未有评级)、新都化工(002539.CH/人民币13.98,未有评级)、象屿股份(600057.CH/人民币9.28,未有评级),以及转型中的神农基因(300189.CH/人民币5.54,未有评级)。
聚焦农业现代化,顺应未来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半数,提高农民收入是提高国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必要措施。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但农户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收入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传统农户家庭经营模式正面临人力等资源成本不断升高、价格市场化后持续下跌、收益两端受挤压严重紧缩的困境,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是提升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益的破局之举。
个体农户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1.服务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发展良机
在人力等成本不断升高、市场对于产品品质要求升级的情况下,传统小农经营无论量或质都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资源集中、发挥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的合作社或服务商将逐渐成为农业经营主体的主流发展方向。借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共享资源,农户的收益和回报率将比起过去的个体经营有质的提升,相信服务商体系将在经营主体的变革中得到快速扩张。
2.土地流转便利服务商体系发展
市场导向的趋势下,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行和政府逐步缩减收储会直接导致农民收益减少,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或收益过低时农民手中土地会向大型种植集团或服务商集中,土地经营权也将由个体农户流向大集体、大企业。
文件指出,2020年将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目前土地所有权确权已于2013年前完成,土地经营权确权预期2018年前可确权完毕。“三权分置”的确定将为服务商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提供便利。
3.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农”信贷及其他金融产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整合过程中的必需资金来源提供支持。土地确权和农村资产盘活等一系列政策也将使农村供应链金融得到拓展市场的机会。
农产品价格市场化主导,补贴政策逐渐完善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近年来连年增长,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结构性矛盾愈来愈明显,农产品价格倒挂现象也愈来愈严重。供给侧改革使我国种植农产品指导方向从单纯追求增量向追求增收增效转变;农业补贴也由最低收购价的类计划经济模式向价补分离的市场驱动模式发展。
目前在保证基础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会主要借助市场机制而不是单纯依靠收储政策对农产品供给结构进行调节,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供需匹配度对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优化,现存的价格倒挂和补贴压力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实现价补分离后,补贴的发放将更倾向于提高农民收入而不是种植结构的调控,供给矛盾可逐渐弱化,补贴的发放成本和财政压力都将大大降低。
投资建议
服务商系统是中国农业的未来,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即将经历个体农户经营时代到适度规模经营时代的转变,我们积极推荐关注服务商体系相关标的,如史丹利、新都化工、象屿股份,以及转型中的神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