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业、十八个子行业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十八个子行业包括原油加工、乙烯、电石、合成氨、甲醇、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粗钢、电解铝、铜冶炼、纸浆制造、机制纸和纸板、纯发电、热电联网、电网、航空旅客运输、航空货物运输、机场。
全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基础。(1)提供数据支持:拟纳入的企业需分年度核算并报告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共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为未来碳配额的分配提供数据支持;(2)培育第三方核查机构:培养并遴选一批在相关领域从业经验丰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及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的核查机构,为本地区提供第三方核查服务;(3)强化四大参与主体能力建设:对行政管理部门,着重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运行管理、注册登记系统应用与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培训;对参与企业,着重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基础知识、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注册登记系统使用、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等方面培训;对第三方核查机构,重点开展数据报告与核查方面的培训;对交易机构四类公司将受益于全国碳市场的建立。(1)节能和能耗管理相关标的,通过为耗能建筑和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来分享节能收益,如天壕节能、达华智能等;(2)核证减排(CCER)相关标的,可以通过出售自己创造的核证减排量CCER来获得额外收入,如具备林业资源的永安林业、运营风力电站的金风科技以及光伏电站的爱康科技等;(3)碳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标的,可通过从事碳资产开发经营管理、投资咨询等服务增加收入,如置信电气、中电远达等;(4)交易所相关标的,如深圳能源、华银电力等。主要进行市场风险防控、交易系统与注册登记系统对接等方面的培训。
风险提示:(1)交易市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2)交易量不足;(3)交易价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