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互联网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央行拟推数字货币,不等同比特币是为降低成本增加管控

来源:国信证券 作者:王学恒 2016-01-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项: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主持会议。有关国内外科研机构、重要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评论: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主要目的:降低发行、流通成本,提升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货币的设计应立足经济、便民和安全原则,切实保证数字货币应用的低成本、广覆盖,实现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无缝衔接,提升数字货币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市场观点:“早日发行数字货币可帮助人民币削弱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并限制资本流出。”我们观点:发行数字货币主要是降低成本,增加对货币管控力度。

我们认为,外媒报道的说对了一半。数字货币可以限制资本流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就是增加透明度、减少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央行在官网明确表示: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未来,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中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但是,利用数字货币帮助人民币消弱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就属于阴谋论了。首先,这不是央行的真实目的,其次,利用数字货币是不可能消弱美元的主导地位,至少在中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数字货币不等同于比特币.

?2013年强烈反对比特币防止洗钱.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央行开始管制比特币,禁止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将比特币视为货币。中央银行将可能发生洗钱和影响金融稳定的担忧作为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中国人民银行还要求第三方支付处理公司停止接受比特币,告知中国主要的比特币交易所停止接受人民币存款。

?2016年拟发行数字货币管控货币.

3年后,央行对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在发生变化,有点出人意料。我们认为央行现在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数字货币将使其更容易控制资本流出。

央行官方公布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历史峰值的3.99万亿美元,此后至今,一直处于减少过程中,降到到2015年12月份的3.33万亿美元。由于非数字化的货币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的、不可追踪的渠道流出,给央行监管增加难度。数字货币可以让央行时时刻刻监控货币流向,防止非法渠道出境。

?数字货币与比特币有本质区别.

央行宣布将推出数字货币来取代比特币,其最终发行的数字货币跟比特币将不同,数字货币是为中国政府特制的,以便跟踪交易,而且将处于央行的保护之下,以便央行增强其控制中国货币的能力。

比特币具有较高的洗钱风险和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而央行2013年12月发布的《通知》要求相关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要求,切实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等法定反洗钱义务,切实防范与比特币相关的洗钱风险。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洗钱,而比特币诱人之处就是利用全球范围自由流通的特性来洗钱,显然央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不是一回事。从生成方式、发行方式、定价模式、使用范围等角度看二者都不一样。

第一,生成方式不同。比特币是一些掌握算法的人不懈“开采”出来的,这些名副其实的IT高手,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然后通过反复解谜密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获得相应的比特币。

第二,发行方不同。数字货币还是由央行统一印制、发行的。但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基于一种算法随机生成,任何人都可以开采、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势必得面向全国人民,而非一些网络高手。在国家努力达到普惠金融目标时,国家版的“数字货币”势必要助力普惠金融的实现,面向最广泛的群体。

第三,定价不同。面对越来越难“挖”的比特币,不少高手像升级打怪一样越发精力充沛。随着“挖掘”难度不断增加,比特币的价格也不断飙升,也高低起伏波动较大。一款国家货币得尽力保持自身稳定,定价自然不可能根据获取的难易性,像收藏品一样,因为稀缺性定价。

第四,使用范围不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均未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只在一些小范围内可以用比特币支付。而作为一个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一定要能满足最大范围的支付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央行的数字货币需要满足全球支付需求。

数字货币非电子货币关键是加密.

数字货币非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与我们网上银行等支付的电子货币也不一样。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严格意义是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支付传统货币,而发行者把与传统货币的相等价值,以电子形式储存在消费持有的电子设备中。

我们认为从用户的支付体验看,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二者相似,但原理有别。

首先,数字货币不是钞票的电子记账方式,而电子货币只是每个人传统货币的电子储存形式,银行卡里的钱、网银支付的“钱数”数字背后对应着同等数量的纸质钞票。但是,数字货币不会有物理钞票的存在,它本身就是财富的表现形式。数字货币可以换成钞票,但并不是钞票的电子记账形式。其次,目前央行的数字货币还没有推出,暂时不明确数字货币的单位是否按“元”计,以及数字货币和传统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非对称加密是数字货币的基础.

金属货币的世界靠天然的产量限制货币发行量,靠天然的化学属性进行防伪,靠天然的稀缺性保证购买力。纸币的世界靠中央银行的领导和经济专家的决定发行多少货币,靠不断提升制作工艺和更高级的验钞机进行货币防伪,靠国家力量保证购买力。

在数字货币世界里,以上规则又发生变化。数字货币通过数学,或者说是通过密码学保证传统货币不可比拟的特性。

1976年以前,所有的加密方法(例如摩斯密码、移位密码、字符替换等)都是同一种模式:1.甲方选择一种加密规则,对信息加密;2.乙方使用同一种规则,对信息解密。

这种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同一种密钥的对称加密算法有最大的弱点:甲方必须把加密规则告诉乙方,如此,密钥的传递和保存风险加大,尤其是公用密钥的人数增多之后。1977年,李维斯特、沙米尔、艾德曼设计一种非对称加密服算法——RSA算法(三人名字组合)。RSA加密模式流程:1.乙方生成两把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私钥是保密的。

2.甲方获得乙方的公钥,然后用它对信息加密。

3.乙方得到加密信息后,用私钥解密。

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信息发送流程既证明信息是A发出的,又能保证只有B才能解密。私钥加密数据,用公钥能解密,但是用公钥加密信息只有私钥解得开,因此只要私钥不泄露,通信过程就是安全的。A发送信息到B的加密解码过程如下:第一步,用A的私钥对原始信息做第一层加密;第二步,在上一步获得数据基础上再用B的公钥做第二层加密。第一层加密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这个信息是由A加密并发出的,因为只有A的私钥才能完成这样的加密,这一步叫数字签名;第二层加密的目的是确保信息只有B才能解密,因为B的私钥只有B才有。

B收到信息后,第一步,用B私钥对解密信息;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数据基础上用A的公钥再次解密。第一步顺利完成,可以确保只有B自己才能解密,其他人是无法解密的。第二步顺利完成,让B确保信息是由A的私钥加密发出的,排除了被别人伪造的可能。

在RSA基础上又衍生椭圆曲线算法(ECC),也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ECC各方面的性能都比RSA更胜一筹:1.安全性更高,例如160位的ECC比1024位的RSA有相等的安全强度;2.计算量小,处理速度比RSA快得多;3存储空间占用小,密钥尺寸和系统参数与RSA相比要小得多;4.带宽要求低。

我们认为,数字货币是和比特币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加密、防伪。以现在的密码学看,可以预见,数字货币的加密方式会借鉴比特币的加密方式,采用上文中提到的非对称ECC加密算法可能性很高,或者在ECC基础以上衍生出更安全、便捷的加密方式。

数字货币相关投资机会:信息安全概念、支付概念.

由于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发行还处在研究阶段,具体实现方式未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货币一定是基于加密的,这就是信息安全概念了。

另外,数字货币作为一种货币,必然涉及到新的支付方式和流程,这又涉及到支付概念。所以在此我们建议关注信息安全和支付概念股。

从以上角度看,由于数字货币现阶段还是概念阶段,由概念引申出的投资也是概念股投资策略,在此暂不推荐具体股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