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回升推动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扩张
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张至人民币1.8万亿元,高于11月份时的1万亿元。经市政债发行调整的债务融资余额同比增速升至14.9%,高于2014年时的14.6%。
要点:1.影子银行融资回升,占12月份债务融资增量的34%,而2015年前11个月影子银行对于社会融资增量没有贡献。其原因可能在于:a)在12月份市政债发行和贷款额度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临时转回传统的信托/委托渠道融资;b)地方政府推出了更多项目,而且监管机构放松了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融资的审查。2.贷款结构继续向按揭贷款转移,中长期居民贷款同比增速从11月份的19.7%升至20.2%即说明了这一点,其原因可能在于按揭利率走低且房地产价格持稳。3.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温和改善,短期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上升了0.6个百分点,票据相关融资月环比增速由负转正。4.外币贷款进一步下降了人民币1,310亿元,因为企业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对外币债务进行了去杠杆。
M2同比增速虽较11月份温和放缓,但仍保持在13.3%的稳健水平;财政放松、债券发行和影子银行活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继11月份M2同比增长13.7%之后,12月份M2同比增速仍达到了13.3%。虽然我们估算外汇流出抽离了约人民币9,500亿元流动性,但我们认为稳健的债券发行、影子银行活动回升、财政放松对M2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财政存款降幅总额为1.4万亿元,降幅较2014年12月份高出1,580亿元。12月份三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银行资金成本指标)月环比小幅下降3个基点。不过,12月份信用利差月环比扩大了34个基点,表明针对境况不佳的企业和资产质量的担忧升温。
12月份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幅为3.2%,而总存款增幅为12.4%。
政策放松为资产质量提供了缓冲,但是估值重估取决于不良贷款清理和企业盈利。银行股或因存在缓冲/估值较低而保持区间波动
依然强劲的M2表明流动性状况在外汇显著流出的压力下持续放松。我们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将为不良贷款提供缓冲,并能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行业拐点到来的前提是出现充分且痛苦的不良贷款清理以及企业盈利回升,特别是在上游行业。我们预计银行股将因为政策放松缓冲和当前较低的市净率估值(隐含的H/A股银行股不良率分别为6.7%/5.9%)而保持区间波动。首选股:中信银行H股(位于强力买入名单)和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