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专题报告全文请见本报告第3页)
供给冲击导致经济量价反向变化,需求不足导致经济量价同向变化,面对经济低迷,应对的宏观政策需要观察冲击来源。需求与供给引发的波动在宏观表现上并不相同。需求变化引发的量价同向变化,即经济景气与通胀水平攀升同时发生,经济低迷与通缩持续相伴,大部分经济波动均表示为需求带来供求波动。而供给侧引发的经济波动则表现为量价反向变动,即供给带来的经济收缩却伴随着通胀的高企。因此,面对经济低迷,需要观察价格指标判断是属于需求不足导致还是供给收缩形成。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环境下经济低迷伴随通胀高企,是典型的供给引发的经济收缩。当前我国经济低迷与通缩压力共存现实冲击主要来自需求面。
当前中国通缩环境下,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而需求政策更为对症。与近年经济低迷相伴的是通缩压力不断加大,产能过剩在宏观面上对应的是需求不足,需求疲弱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近期决策层多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较大篇幅的着墨于供给侧改革。然而供给侧改革推进并非意味着需求刺激的弃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看,需求刺激政策更为实际。供给侧改革与需求刺激“一虚一实”是由我国当前经济现状决定的。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问题为需求不足,表现为通缩压力持续。这与美英等国家采取供给侧改革时供给不足的宏观环境存在明显差别。因而,需求刺激对推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更为有效,宏观政策更应着力于在需求面发力。而供给侧改革功效则更多的在于培育长期增长动力。
光大最新观点
高频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依然低迷。虽然制造业PMI在12月小幅回升,但依然低于荣枯线,显示经济依然低迷。高频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下生产面并未明显企稳。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同比依然保持下跌状态。房地产销售略有回暖,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单周同比增速小幅改善。实体经济依然较为疲弱,企业景气状况持续恶化,经济增速持续回升依然需要宽松政策保驾护航。
刺激政策继续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改革和需求刺激表述“一虚一实”。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将成为政府工作实际核心目标,16年刺激政策将继续加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一方面,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除常规降准降息之外,将继续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专项金融债以及城投债加速发行等推动社会融资总量扩张;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将有效发力,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决策层将稳增长作为最重要政策目标的态度日益清晰,刺激政策的穿透力将显著加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将出现改善,宽松政策传导渠道趋于畅通。而基建投资是经济企稳关键,是稳增长政策发力最有效的抓手。房地产受制于高库存,制造业受制于产能过剩与通缩压力,投资均难以显著回升,基建投资是经济企稳最主要的动力。判断近期经济走势,基建投资增速是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