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同比下滑1.17%,较10月下滑了1.44%;环比下降0.6%,降幅为2012年3月以来最大,低于预期的环比降幅0.2%,10月数值从环比-0.2%修正为-0.4%,这是工业产出数据连续第三个月下滑。与良好的就业数据相对, 工业的下滑,表明经济面临一定的压力。分行业来看,公用事业指数降幅最大,下滑了4.3%;矿业指数环比下滑了1.1%,同比大幅下滑8.2%, 原油下跌是主要原因;制造业产出环比持平,其中,食品、饮料、烟草等非耐用品领域出现了增长。耐用品领域下降了0.2%,电器设备和汽车降幅较大。本月初,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活动指数降至48.6,为2012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较10月下滑了1.5%。工业产出指数的下滑再次验证了美国较弱的制造业复苏形势,美国虽如期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但市场对于何时第二次加息尚存在分歧,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指标已经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但从其他层面看,PMI 以及工业产出指数的回落说明制造业的增长正在放缓,经济复苏的步伐较弱。耶伦反复强调渐进的加息模式,同时表态美联储将应对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目前不仅工业不及预期,石油和强势美元对于通胀的影响仍将持续。因此,我们分析美联储下次加息的时点取决于经济整体的走势,明年4月是否加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日本方面,上周公布的日本央行决议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维持货币基础年增幅80万亿日元的计划;同时声明从明年4月开始将设立新的ETF 购买计划;将扩大央行信贷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J-Reits 购买规模从当前占发行总量的5%上调至10%;将日本国债持有平均期限延长至7-12年,拟于明年1月购买的10年期及10年期以上日本国债的规模将扩大。同时,三季度日本GDP 年化季率由初值的下降0.8%向上修正为增长1%,好于预期,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维持弱势复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