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物价数据符合我们预期。11月居民消费水平同比增长1.5%,略高于我们预期的1.4%,较上月的1.3%有所回升。PPI同比下滑5.9%,略好于我们预期的6.0%。11月CPI同比较上月回升0.23个百分点,结束了前两个月的连续下行趋势,主要反映了季节性效应下通缩压力得以暂时缓解。11月大宗商品价格仍在艰难探底中,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及购进价格环比仍在微幅下降,PPI降幅连续4个月基本持平。整体来看,11月CPI回升主要反映了季节性效应,但剔除季节性效应外国内需求依然疲弱,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市场依然“跌跌不休”,生活与生产通缩阴影并未改善。
CPI方面,11月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均环比持平。11月猪肉价格继续回调,环比下降2.8%,影响CPI下降月0.1个百分点,显示猪肉供需再调整仍在继续;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8%,鲜果价格上涨1.6%,共影响CPI上涨0.12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雨雪天气带来的蔬果运输及保存成本上升。非食品价格方面,1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1%,环比持平,衣着价格的季节性上涨与文娱用品的环比下跌相抵消,反映了内需不振的作用。总体来看,11月CPI止跌回升主要反映了季节性效应和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但即使在这二者作用下CPI依然处于1.5%的低位,客观反映了国内需求疲态并未出现改善。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认为12月及1月的节效应对CPI拉升可能同意低于市场预期,预计12月、1月的CPI仍将低位运行。
PPI跌幅连续4个月持平。11月PPI再次持平于-5.9%,环比下降0.5%,略高于上月的0.4%,工业出产价持续下跌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尽管如此,PPI的收窄速度依然低于预期,主要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跌势不止、工业转型进展过慢的负面影响,即使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不断增强也无法抵消这种负面作用。目前来看,工业转型与产能出清短期仍难看到进展,大宗商品价格虽已处低位但仍有下跌空间,这从根本上决定了PPI的跌幅收窄速度依然较慢,工业通缩仍是2016年的实际情况之一。
综合来看,11月季节性效应和低基数效应共同作用下,生活及生产性通缩情况均得到微幅缓解,表明之前市场期待的季节性效应仍发挥了部分作用。但内需并未改善,产业转型及产能出清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加之外围经济的复苏力度总体偏弱,通缩压力中短期内依然客观存在,CPI在明年初或存在破1.2%的可能。政策方面,低物价为货币政策放松创造了可能性和条件,但美国四季度的经济及劳动力市场数据意味着12月加息几乎势在必行,我国央行政策空间因此收窄。预计年内货币政策的放松仍以降准、定向宽松及中短期流动性工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