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央行进一步下调了隔夜存款利率并延长QE时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欧央行在10月议息会议便传递出在12月份扩大宽松的信号。我们认为欧央行为维持经济复苏与中期物价稳定,未来仍有进一步扩大宽松规模的可能,此次会议并没有扩大每月购债规模保留了一定政策空间。虽然欧央行兑现了此前的宽松预期,但考虑到欧元区货币宽松的持续性,我们认为欧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在欧美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欧股表现将明显优于美股。此外,欧元贬值将直接冲击中国出口,人民币贬值压力将相应增加。
扩大宽松力度有助于经济复苏、稳定通胀回升预期
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回升速度弱于预期。欧元区经济增速近两个季度有所放缓,且相对美国与英国,其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当前GDP总量(季度)与2008年一季度的峰值水平相当(略增长0.63%),而美国与英国GDP则较2008年的峰值分别高出9.5%与6.4%。
此外,欧元区通胀率回升速度弱于欧央行预期,2015年上半年,欧央行一再表示,欧元区通胀受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的压力在年底可能会有所缓解;而当前欧元区通胀率同比增速仍然在零附近徘徊,核心通胀率虽然有走高趋势,但也只有0.9%的水平。欧央行预计2016年欧元区的CPI为1.0%,2017年也只有1.6%的水平,距离欧央行接近2%的通胀率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欧央行仍有扩大量化宽松的空间
对比美日英央行,欧央行量化宽松规模相对较小。欧央行此前推行的宽松规模远低于美国、日本与英国,且按当前节奏,至2017年3月份欧央行的负债规模也只是略高于欧债危机时的水平;也就是说欧央行有进一步扩大宽松规模的空间。参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节奏,预计未来两至三年欧央行仍会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美国经济在2010年便恢复至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美联储于2014年才开始退出量化宽松,且在之后的1年才着手首次升息。
欧元中期将维持疲软,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我们认为欧央行进一步宽松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欧洲债券收益率将进一步走低,欧债和美债的收益率将显着分化。第二,在欧美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欧股表现将明显优于美股。第三,欧元区将维持疲软,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欧央行在低利率环境之下进一步扩大宽松力度,我们认为欧元贬值可能是欧央行考虑的重要因素。欧元贬值将直接冲击亚洲出口,由于亚洲主要国家货币实质以美元为货币锚,今年以来主要亚洲国家(除马来西亚)货币均对欧元升值;基于出口竞争力考虑,欧央行扩大宽松的举措将增加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的贬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