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策略:我们认为海绵城市将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的城建改造方向,其既有利于“绿色中国”的建设,也对GDP 有十分正向的拉动。我们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项目投入在1.2万亿至2.2万亿之间。同时,比起国外的项目,我国的海绵城市改造难度更大,需要时间更长,因此我们认为政策性的刺激利好将会持续不断,以利于社会资本更多的参与。我们建议标的选择的思路:选择具有独特切入点,可以承接回款较快的子领域业务的企业。
推荐组合: 我们推荐聚光科技,其作为业内可以跨越环境监测和水务板块的公司,业绩成长空间十分可观。同时我们建议关注ST 华赛,东方园林和博世科。
行业观点
海绵城市是立体的,复杂的工程:海绵城市,就是希望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有吸水放水的功效,在暴雨时刻可以减少地表积水,在干旱时刻可以用地下水反哺地面。其概念脱胎于西方的低影响开发(LID)概念,它是一个复杂的评估和施工过程,对于地面的侧重要多于对地下的开发。主要包含绿色屋顶,雨水收集,透水路面,植生隔离带,低地渗水坑,多孔管廊等子系统。在对原有自然景观合理改造的前提下,海绵城市可以很好的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污染物。中国的海绵城市改造面临特殊的国情,需要加入市政水务监测和处理环节。
海绵城市潜在收益远大于表面收益:表面上,海绵城市可以显著降低降雨地表径流量和污染物总量,同时可以调节城市的水资源供给。潜在里,海绵城市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降低能耗,净化城市空气,带来额外的机会成本降低。
更适合从新城区着手:中国的人口密度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老城区进行改造示范,会造成高昂的机会成本。我国目前新城区的开发热潮仍在继续,从人口密度较稀少的新城区开始改造,难度会更低。
海绵城市理论上的投资空间非常大:我们预计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的改造成本在1.2-1.8亿元左右,按照国务院2020年完成20%城市建成区的改造预测及2014年底城镇建成面积来推算,改造投入空间在1.2万亿至1.8万亿。如果考虑进仍在开发中的新城区面积,改造投入将上升到2.2万亿。
多元化融资模式势在必行:我们预计,每年海绵城市整体的投资量将相当于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3%+,中央补贴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超过了100%,配套资金压力也十分明显。在PPP 模式中,迫切需要划清收费权以利于引入私人资金。同时,税收抵扣和税收减免方面的突破也将利好PPP 模式的推广。
风险提示
中央补贴款不能及时到位;PPP 模式融资模式推广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