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基本已无悬念。人民币谋求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意愿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上一次SDR篮子审议之时中国就曾提出过申请,但由于不满足货币“可自由使用”的条件而失败。2015年时值五年一次的SDR货币篮子评估年,人民币再度提出了入篮申请。经过了8月3日的初评、IMF推迟评估日期、以及中国央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之后,11月14日,IMF总裁拉加德通过邮件发布声明,支持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提议;同时IMF工作人员认为人民币已经满足了“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因而建议执董会将其作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篮子的第五种货币。至此,人民币本月底纳入SDR货币篮子基本已无悬念。
SDR日渐衰微,亟需人民币新势力的注入:SDR创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所出现的流动性紧缩问题。然而,由于SDR作为本身设计上的不足以及运行机制上的缺陷,使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非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是日渐衰微。一方面,SDR发行量少,未偿付SDR占全球储备的比例极低,并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美元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SDR交易量也在逐年萎缩。因此,基于当前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日渐衰微的地位,人民币入篮无疑将为其带来新鲜的活力,甚至可能对IMF治理结构的改革,尤其是投票权和代表性的改革带来历史机遇。而IMF不断推迟评估和表决的做法,本身也隐含着对人民币这个新势力的迫切期待。
中国汇改加速推进,人民币入篮意愿强烈。2010年以来,中国通过贸易支付、全球央行货币互换、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等多方面的措施,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程度。IMF在8月3日的初评报告中,肯定了人民币在自由使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提出了人民币当前存在的不足,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中国央行迅速落地了一系列对此的改革措施,包括“811汇改”、允许境外央行进入银行间汇市、CIPS系统上线运行等等,央行在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市场方面的改革政策之密集,与10年来缓慢的汇改进程形成鲜明对比,人民币加入SDR的意愿之强烈可见一斑。
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中国不会从中获得立竿见影的好处,但会更乐于拥抱一个更开放的全球体系。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得到加速推进。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投下了信任票。人民币资产将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而人民币债券也将成为更多融资者的选择。此外,中国股市纳入全球指数的进程也将受到激励而大为提速。②SDR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方面,人民币的加入将平衡SDR结构,增加其币值稳定性,增强SDR对成员国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将致力于提高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降低当前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推动当前已经凝滞不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塑国际货币秩序。③加入SDR后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平稳。考虑到SDR篮子对汇率稳定性的要求、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央行自身的能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保持相对平稳。考虑到加息进程中美元指数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将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