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交出史上最差季报,盈利在40个工业领域中垫底。28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2015年Q1亏损17亿元、Q2亏损28亿元、Q3亏损158亿元,全国大中型钢企主业Q1-Q3分别亏损110亿元、106亿元和336亿元,其中Q3亏损中有69亿元为汇兑损失。Q3重点企业折合吨钢主业亏损212元,亏损额直逼折旧,这是历史上最差的季报。而纵观40家工业领域,钢铁的盈利是垫底的。
特钢和钢管盈利相对较好,西部和国有钢企盈利最弱。三季度,除西宁特钢外,所有的上市特钢企业均实现了盈利;所有的钢管上市公司也实现了盈利;其中特钢板块的盈利环比略降,钢管板块的盈利小幅走高。25家普碳钢中,三季度亏损的达23家,其中西部6家,占比26.1%;国企21家,占比91.3%;亏损超过折旧的钢企达15家,合计钢产量1.51亿吨(2014年数据),占全国粗钢产量(8.22亿吨)比重为18.4%。
钢铁股三季度显著跑输大盘。三季度钢铁板块下跌46.7%,跑输沪深300指数18.3个百分点,这是继一、二季度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10.8、18.4之后的回调。三季度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的钢铁股有韶钢松山、金洲管道、新钢股份、杭钢股份;表现偏弱的五只股票是:西宁特钢、新兴铸管、南钢股份、八一钢铁、河北钢铁,跌幅介于49%-56%。
美日经验显示工业化完成后10年内普碳钢股无大机会。日本的钢铁股在工业化完成(1973年之后)的10年内无大行情(阶段性跑赢指数50个百分点以上),26年内总体呈现超额负收益;美国钢铁股在工业化完成之后(1973年之后)的10年内也无大行情。
改革转型迫在眉睫,继续坚定看好“铁网新材”。普碳钢生产领域的萧条,一方面使得渠道崛起,有利于钢铁电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更有动力向优势资源投入到新材料领域,再考虑到军工用钢的供求关系、以及欧美的发展经验,我们继续坚定看好“铁网新材”,继续建议积极关注:欧浦智网、上海钢联、常宝股份、抚顺特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