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增速下行,PPI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中体现,营收增速的下行是带来业绩下滑的最重要因素。2015年前三季度,A股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15Q3相比15H1有所下滑,全部A股的盈利增速从15H1的9.12%下滑至15Q3的2.15%。剔除金融板块后盈利增速从-1.03%跌落至-10.79%。
2015年前三季度,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业绩增长相对较好,中小板业绩增长28.42%,较2015H1的36.08%增速有所下降。创业板业绩增长24.51%,较2015H1的22.32%略有上升。
细分行业来看,盈利增速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92.58%)、传媒(41.74%)、休闲服务(26.33%)、电气设备(25.23%)和医药生物(24.11%)。盈利增速最低的五个行业分别为:钢铁(-495.71%)、国防军工(-104.89%)、采掘(-71.77%)、建筑材料(-41.43%)和有色金属(-32.22%)。将行业按照产业链角度分类,三季度盈利增速最高的两个板块是TMT(22.26%)和交通运输(21.85%)。盈利增速最低的两个板块是上游资源(-68.88%)和中游原材料(-49.60%)。较去年同期相比,盈利增速改善最大的是必需消费板块(14.07%),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上游资源和中游原材料。
我们认为,业绩增速的回落和分化符合市场的预期,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上市企业业绩增长的压力日益增加。下半年以来受到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步伐放缓和高管减持受限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放缓仍将延续至2016年上半年。
分行业看业绩增长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强的仍集中于TMT(传媒、计算机等)和基础消费领域,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向消费领域转型。上游资源类和中游原材料板块的业绩尚无见底迹象,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美元相对强势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国内上中游产业产能过剩情况仍非常严重,产品价格难见其色,去产能压力甚大。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当前尚处于业绩下行期,难以从业绩拐点的角度寻找投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资本市场的机会仍然将围绕流动性、政策和事件性主题展开。业绩增速表现相对较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即成长板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享有相对的高估值。当前市场的风格和特点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