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对冲”中延续定向调控惯例,引导资金回流实体
央行在货币总量上秉承了“稳健”的原则,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当前货币环境的基本格局是“过度深化”(意味着货币效应中性和流动性陷阱边缘),“降准”只是维护货币增长平稳的“冲销”手段,过去、现在、将来会持续出台的“降准”行为,只是一种应对资本外流等基础货币变动的“对冲”手段而已。在储备率偏高情况下,为防止货币增长过快收缩,持续“对冲”式的操作将是最佳政策选择。
信用风险上升,债务问题增压
近期信用风险频发,各类债务违约事件增多。经济下行带来了企业的“去杠杆”压力。“去杠杆”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信用风险上升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去杠杆”过程进展甚是艰难。从企业经营角度,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还债能力下降,为维持生存和债务正常周转,还可能再度扩大债务规模。因此,经济低迷时期,融资性债务扩张接替经营性债务扩张,继续成为社会“加杠杆”动力。
股市影响待察,债市利好明显
首先,货币环境平稳格局不变。其次,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早已“中性”。第三,企业经营效益低迷局面将持续。第四,货币和经济环境使得风险利率不变。对股权价值中枢有影响的应该是风险利率,在风险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权益类资产的估值受到影响较少。因此,降息对股市的影响,主要还是心理层面上的短期情绪影响。对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言,无风险利率是其价值中枢的主要决定因素。降息对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将是直接和有效的。解决中国的债务可持续问题,只能是有序“加杠杆”--降低利率、提高规模。显然,“双降”为下一步的债市扩容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