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和资本支出融资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幅进一步上升;企业继续对外币贷款进行去杠杆.
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升至人民币1.3万亿元,受到强劲的住房抵押贷款、企业债发行和资本支出融资以及委托贷款回升的共同推动。社会债务融资余额同比增幅升至12.1%;如果加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则经调整的社会债务融资余额增速升至14.2%。有利因素:(1)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了1万亿元的强劲水平,占我们全年预测的86%,进度快于我们的预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体现按揭贷款规模)同比增幅连续4个月提高,升至18.5%,部分源于降息之后按揭利率走低。
(2)企业资本支出融资同比增幅扩大至40%,我们认为这可能因为在政府努力维稳GDP增长之际有更多基建项目启动,而且较低的债券收益率推动了企业债发行。(3)新增委托贷款持续上行,9月份增幅达到了人民币2,440亿元(5月份谷底水平为320亿元),可能因为部分银行同业/理财投资从两融转为基建贷款。不利因素:外币贷款降幅扩大至人民币2,350亿元,因为面临人民币贬值风险的企业进一步对其外币贷款进行了去杠杆。
M2增速或因外汇流出而放缓,但非金融机构客户存款/M1增速同比走强.
M2同比增速从8月份的13.3%放缓至13.1%。来自人民币贷款和财政存款释放的1.3万亿M2生成被资本外流(我们认为外流规模显著)以及非金融机构存款和影子银行活动的降温所部分抵消。尽管如此,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增长推动非金融机构客户存款同比上升。企业存款和M1同比增幅分别较8月份上升1.1/2.1个百分点至9.8%/11.4%,表明企业活动升温、资金从股市的流出规模加大以及活期向定期存款的转移减少。受此影响,反映银行资金成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9月份月环比下降17个基点至4.67%。
对银行股持建设性看法,因为资金成本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而且当前股价的隐含不良率较高.
我们认为外汇流出压力和相对较低的CPI为进一步放松政策预留了更大空间。企业融资成本的潜在下行以及新近推出的住房贷款和汽车购置税放松政策应该有助于支撑企业盈利并降低不良贷款风险。我们仍对银行股持建设性看法,因为当前股价隐含6.4%/5.7%的不良率;我们估算,在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2016年H/A股银行股至多可吸收10.1%/9.0%不良资产率。强力买入中信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A股。主要风险:宏观经济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