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信贷超预期增长
在货币当局多次表态维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的背景下,实际信贷增长表明当局在实践中,出于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实行了激励信贷扩张的政策。9月实际信贷的超预期增长,实际上是货币当局激励的结果--定向宽松和新增投资项目的持续上马,直接导致了新增信贷的持续扩张。
清理配资使货币结构继续改善
9月,随着清理配资进入尾声,银行部门的同业贷款增长继续下降。清理配资带来的同业信贷减少,客观上促进了表外转表内的经营变化,从而使得货币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同业存款变成非金融企业存款,即M2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的同时,M1大幅增长。不过,我们依然认为,M1和M2间差距的大幅减少,不会是“货币金叉”现象。
信贷导向实体经济的政策效应初现
整体上,全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格局未来根本改善。从企业部门新增信贷的期限分布看,中长期信贷增长持续超越短期信贷增长。金融机构信贷期限长期化的倾向,意味着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空转的部分减少,意味着信贷被更多地投向实体领域;货币当局一直引导的“将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实际上正在悄悄地发生作用。
降息、降准可期
“对冲”外汇储备减少给我国基础货币调节带来的影响,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不过,对冲性质的“宽松”动作不会带来流动性宽松,维持货币“二分法”下“紧数量、低利率”的判断。
在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的双压力持续情况下,货币当局进一步降息的动机也日益上升。虽然利率市场化下,社会融资的利率主要由市场决定,金融机构吸收居民资金的竞争也已高度市场化;但受传统经营习惯和商业银行定价传统的影响,央行的利率调整对实际融资成本和储蓄利率,还是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