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此12国GDP占全球GDP达40%。
点评:
未来全球格局合作先于竞争。多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风靡一时,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渗透,当前全球经济不仅是“平”的,更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状关系,这决定了未来全球发展趋势必定是合作大于竞争,事实上TPP就是这12个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国发展一带一路,东盟自贸区等也是代表了国家间的合作是大方向。如果把TPP比作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各种形式的群出现。TPP更多是WTO的补充而非是取代。首先,TPP只是一个区域贸易协定,目前来看它与WTO并不在一个等级,无法取代WTO。TPP仅包含12个国家,虽然12国家的外贸金额占全球贸易的40%,但是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贸易量仅占全球贸易的10%。相比之下,中国外贸金额占全球贸易的10%。其次,TPP对自由贸易的要求更高,如果WTO的目的是降关税,那么TPP要求的则是零关税。
中美之间有竞争,第三方国家或更受益。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贸易国。这决定了两国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TPP作为WTO的补充说明的就是美国对中国提出的挑战。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两个大国的竞争中,第三方国家如越南等国货受益,事实上,新加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是正是受益于此。
对中国的影响:短期有限,中长期倒逼改革。TPP目前仅仅是部长级的初步协定,正式生效需要成员国国会通过。按照民主国家的决策程序,这段时间一般较为漫长,这给予中国足够的时间应对。长期来看,如提高环保标准、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要求强化反垄断法,减少国有企业的政府支持力度等有助于倒逼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
中国应如何应对:贸易的本质是比较优势,中国应努力寻找下一个“比较优势”。首先,贸易存在的本质是源于相互之间的比较优势,如中国加入WTO的后的快速发展正是基于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这是发展自贸区最大的根本,而中国如何在人力成本之后寻找下一个如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国企改革、技术创新等加快推进;其次,加快自贸区建设,减少贸易的人为障碍。上海自贸区、东盟自贸区即是此尝试,甚至不排除同样加入TPP。第三,打破贸易的地理障碍,如一带一路正是建立在地理优势上的合作,包括克拉运河等运河的开凿减少海上航运时间等也是此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