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目前国家执行的特殊收购政策主要包括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备政策。最低收购价主要针对小麦和水稻这两个品种,于2004年建立,但一直到2006年才开始运行。运行后发现该政策能有效地防止粮价过度下降,于是在08年后出台了针对玉米、油菜籽、大豆、棉花、甘蔗的临时收储政策。由于最低收购价针对的是口粮,在国家粮食战略中要求绝对安全,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但基本政策短期内改革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在执行的力度和范围可能有变化。而临时收储政策由于设计时即为临时政策,现在应当进行改革。
各种农产品临时收储改革情况: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出现矛盾以后在2014年进行了改革,棉花和大豆两个相对独立的产品被作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成功之后再来取代油菜籽、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从结果来看,价格扭曲效应被成功地去除了。该思路在理论上有两点好处:
1)缩小了进口和国内的价格差异,促进收购加工的棉纺企业发展,与国际企业接轨。
2)农民种棉花价格有保证,可以获得政策补贴。
整个政策也有两个问题:
1)政策是按数量进行补贴,使得农民对生产质量的关注度不高,使得国内去库存化仍然艰难。
2)农民不满意,各户生产质量不同,补贴难以下发。
大豆:国内的大豆与国际大豆是差异化的,是非转基因的高蛋白含量大豆,是作为食用的,价格与国际价格不具有可比性。如果对大豆也要设计差价补贴,搜集数据制定差价的操作成本比实际发出去的补贴差价成本还要高,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这会间接使临时收储政策遇到问题。
油菜籽:目标价格还是维持临时收储政策迟迟难以决定。现在情况是中央财政决定地方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协调、解决油菜籽的收购问题。
玉米:现存问题较大。油菜籽涉及到的农户毕竟数量很少,而玉米是我国现在第一大粮食作物,涉及农户接近一半。整体来说,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像往年一样执行是不太可能的。去年我们国家临时收储的玉米七八千万吨,但我们一年的产量才两亿吨。收储的玉米中拍卖出库的非常非常少。如果国家的收储继续执行的话,一来是没有足够的仓库储藏;二来按照现在的情况,价格倒挂必然导致农民种得更多,如果不调整价格未来玉米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第三是国家库存积压卖不出去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两权”质押贷款
农村土地承包分成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是不变的;承包权是不能抵押的;经营权可以到金融部门抵押获取贷款。农民住房房屋的财产权方面,宅基地是集体的,但是房屋是农民自有的。因而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可以抵押,并且可在市场上流转交易。各地探索创新做法已获国务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