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神盾 - 正文

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如果要形容最近的全球金融市场,那就只有一个词:动荡!动荡!动荡!

据说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才容易记住。

从亚洲到美洲,全球各市场主要股指大幅下挫。中国A股经历了救市后的最剧烈下跌,上证综合指数在4个交易日大幅下挫22%;连美国、日本和欧洲成熟市场的股指8月24日一日的跌幅也在3.6%至5.4%之间。全球股市集体下挫的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也剧烈波动。8月份,亚洲一些经济体的货币汇率遭遇了2011年以来最大的跌幅。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韩元和泰铢下跌超过7%,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别跌了10.5%和14%。

一时之间,全球市场恐慌和悲观情绪蔓延,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亚洲新兴市场成为不少人眼中的脆弱链条之一。有一种论调也在市场蔓延,认为当前这种状况与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类似,是当年危机的重演。

金融市场动荡说明了亚洲新兴经济体自身的脆弱,但类似于1997年那样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会卷土重来吗?

我们邀请了4位嘉宾,围绕该话题展开观点的交锋。就此开始“21世纪环球经济圆桌”。

圆桌嘉宾:

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前雷曼副总裁 李大西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

本报记者 慕丽洁 江城 上海、广州报道

新兴市场经济现正面临调整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基本面?

李大西:亚洲各国的经济基本面普遍不好。这个不是根据官方数据的推演,是我根据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有直接接触,感觉很深刻。最近我在东南亚跑得比较多,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都可以感觉到当地的经济景气程度比较低,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因为欧美经济不振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加上本身有政治内斗、天灾人祸的原因,经济很疲弱。

李迅雷:整个基本面还是不太好,理由在于前几年总体来看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得比较快,高增长之后使得通胀、利率走高。当然,各国的情况不太一样,像中国的经济实际上从前几年增长率就已经开始逐渐回落了;但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其经济增长率却一直很快,利率高、通胀也比较高;还有一些亚洲国家,比如韩国、日本等,与中国比较类似,也受到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比较密切。另外,像印度尼西亚等国,属于加工工业国,对欧美经济的依赖比较重,欧美国家的经济疲软会拖累其出口减少,影响它们的增长,外汇储备也会相应减少,就导致货币贬值。再加上它们本身的债务水平也是偏高。总体来讲,亚洲国家的经济现在面临着调整。

孙立坚:亚洲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确实依旧受到欧美国家影响,很多国家依旧停留在需要出口带动投资模式的发展,非常依赖欧美经济复苏回暖的格局,也非常依赖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回暖状况。一旦外围市场出现问题,这些国家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对他们的传导和影响力很大,国际资本的流出和流进都会造成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震荡。

今天新兴市场还是会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这些市场经济体量不够大,盘子太小,市场化解产能的能力有限,经济复苏要取决于全球市场的复苏。

第二,新兴市场遭遇到这场大国货币战争的负面影响,因为大国的货币,无论是美元、欧元还是日元,都是这些新兴市场投资和贸易所主要依赖的结算货币,也是这些地区财富增长、储备资产的基础。主要货币大起大落,使得这些地区贸易出口条件恶化,进而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出口竞争力。

第三,新兴市场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不足,一旦失去了低成本的价格竞争力,那么复苏就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四,新兴市场经济不好带来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会影响经济,互相产生负面影响,也使新兴市场货币贬值、股市低迷的格局。

邵宇:新兴市场目前经济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上一轮全球化是一场美元领导的全球化,亚洲经济体主要依靠制造业或资源出口,在上一轮全球化中到达高位之后就开始下滑,新的全球化缺乏动力。

亚洲经济主要分两类,一种是依靠制造业的经济体,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货币,为了能够保持出口方面的竞争力,货币容易大幅波动。而印尼代表着依靠资源出口的另一类经济体,因为制造业经济体出口不旺,对原材料的需求自然减少,也会导致印尼这类资源型经济体遭遇压力。

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

《21世纪》:近期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股市普遍大跌,动荡不安,汇率贬值,很多国家通胀高企。有一种论调认为,当前与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类似,是当年危机的重演;也有观点认为当前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亚洲各经济体目前抵御能力更强。你怎么看?

孙立坚:明确的答复是,与当初不一样,当年的危机不会重演。尽管这些国家现在的股市、汇市表现与当初类似, 但不是由于亚洲国家/地区经济基本面恶化造成的。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实是亚洲国家/地区自身出现的问题,错配的制度让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大鳄钻了空子。今天亚洲国家/地区这些制度错配等问题都已经在1997年之后逐渐修正了。这次亚洲国家/地区股市汇市动荡,实际是经济在融入全球之后,被动地跟随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共舞的结果。因为他们的盘子小,共舞的特征要更厉害。

需要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在货币贬值的过程中,关键问题还是能不能通过贬值因祸得福,即通过自己货币汇率的贬值来拉动出口,使经济增长。一旦欧美经济向好,那么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很快就会好起来。盘子大,化解风险的能力高;盘子小,化解风险的能力也小。

李大西:现在的情况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危机不会重演。亚洲各国的风险抵抗能力总体来说是加强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会起重要作用——中国成为对抗动荡的重要力量。比如,中国这轮汇率调整,突然大幅度连续几天贬值,引发了一轮货币跟随贬值潮;但在对抗动荡的方面,我觉得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在推进亚洲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手中的“武器库”储备丰富,可用的“大招”还是很多的,我相信在真正有风险的时刻,政府会出台相应的救援措施,这无论对中国还是亚洲,都是重要的稳定因素。

李迅雷:现在与1998年还是有差别的。当年亚洲经济危机主要是由经济过热导致的,但这次整体经济还算平稳。目前市场上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传导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持续疲势、增长低于预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整个亚太经济也不再能一枝独秀。尤其是中国在近几年来一直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及美国,但经济增量是超过美国的。同时,现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度也较1997-1998年更高。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对整个亚洲经济的影响也就逐渐体现出来。这些因素共同促发了亚洲新兴市场的动荡。

邵宇:当时东南亚经济体金融领域是开放的,允许外资大量进入,但却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对风险。

在汲取当年的教训之后,目前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比当年要高很多,而且各国的经济总量也都有所增长。不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东南亚国家还是很难应对股市和汇市暴跌。

金融抗风险措施哪家强

《21世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在增加外汇储备、加强资本管制上有哪些改进措施你认为是比较有效的?

邵宇: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都加大了外汇储备,方式主要是通过出口获得外汇储备,然后投资于美国国债。但这种模式也为美国增加了很多的流动性,促进美国的信贷扩张,最后也导致2008年的次贷危机。

现在看起来,单纯依靠增加外汇储备和加强金融管制,是无法应对传统的全球化3.0当中美元主导的需求跟货币体系出现的问题,因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就是引发此前危机的根源之一,正是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很大的投资收益利差,才导致资本大规模迁移。如果只是单纯增加外汇储备,不考虑用其他货币来替代美元,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

李大西:亚洲各国/地区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普遍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抗风险能力;还采取了一些区域货币合作互助措施,比如清迈协议倡议的货币互换与设立互助资金池,这些措施都不错。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不认为各国加强资本管制是好的应对方法,各国在金融上的改革还是应该持续推进。加强资本管制只能解决一时的、短期的问题,不解决长期问题,甚至会对资本的自由流动产生伤害,从而伤害经济发展。

孙立坚:第一是汇率制度的调整。各国采取更加灵活、弹性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有效地割断了对这些国家货币做空的力量,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降低了。第二,这些国家对异常的资本流动有更多的手段来应对和监管,不像以前,资产泡沫问题非常严重。同时,今天老百姓抗衡风险的能力和国家监管风险的能力都比以前强多了。这些都是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所不能想象的。不过,尽管他们在上述方面提高了,但他们的经济体量依旧小,依旧无法抗衡大国经济复苏缓慢等带来的问题。

《21世纪》:如果亚洲各国发生外汇短缺,清迈倡议可以提供的支持情况如何?

孙立坚:清迈倡议的想法和初衷是好的,强调亚洲国家之间建立类IMF的亚洲货币基金这样一个概念,通过货币互换和资金池等可以帮助亚洲各个国家/地区遭遇到的影响,但现在看来,这却是一个“弱者联合”的格局。亚洲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非常类似,一旦遭遇到货币危机的影响,整体就会呈现区域性特征,即当一个国家/地区出问题时各个国家/地区都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时刻,亚洲国家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其他国家的能力有限,最终可能还是需要通过IMF或者与美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来解决问题。所以说,清迈倡议未来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目前还不好说。

邵宇:现在因为美元主动收缩之后,全球面临流动性短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找到一个新的储备货币,例如欧元、英镑、人民币等来释放大家所需要的流动性,来渡过难关。

不会有更坏的加息冲击效应

《21世纪》:过去历史证明,美元一有加息冲动,亚洲各国就感冒吃药,前面已经预演过几轮,你认为这次释放完毕了吗?

李迅雷:还是会有影响。美国以前一直是放水,在次贷危机出现之后一直推出量化宽松的政策,使得美元外流,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货币上的支持。现在来讲,一旦收紧的话,大家预期会导致紧缩的发生。

邵宇:美国加息的冲击还没有释放完毕。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就会进入一定时间的加息周期,尽管美国经济现在还比较弱,但美元指数已经开始快速走强。如果美元指数突破一定位置并持续上升的话,对新兴市场而言就是一场冲击的开始。美联储加息的冲击远未结束,这只是个开始。

孙立坚:只要美元加息的手段没有落地,那么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不确定性就依旧会十分严重。一旦加息形成了,大量国际资本就会撤出。现在加息政策还没有出,国际资本还是会短期地进入新兴市场获利,而新兴市场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也比以前更大了,造成了这些资本进出的便利。以前新兴市场对资本市场的控制措施很多是无效的,但现在这些国家通过对一些银行体系监管的强化,形势好了很多。

李大西:对美联储加息,市场总是会提前反应。对于加息冲击波,我认为这轮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有更坏的效应出来了。不过,这个感冒打喷嚏以后还会重复的,对此要有准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不认为美国9月会加息。我在美国多年,感觉美联储很多时候的政策变动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何况,从近期的经济增长数据,和失业率、房屋开工率数据等等来看,美国的经济复苏实质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近期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将会大概率推迟美国加息进程,甚至因此而取消加息都有可能,市场明显还处在风险偏好的急剧下降阶段,对此还没有预期。(编辑 李艳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