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7月外汇占款创历史最大跌幅5月前后,受中国股市大涨和美元暂稳影响,结售汇和外汇占款的情况都出现了小幅改善迹象。但7月股市大幅下跌再度导致短期资本项目资金流出加剧。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央行口径和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连续下滑,7月降幅双双创单月历史纪录。而资金流出压力的加大也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分解来看,7月外汇占款降幅扩大一方面是资本项下资金流出增多,一方面7月外贸顺差和FDI也有所缩小。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更多,反应7月央行向外汇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加大了外汇供给。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再进一步上周央行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导致人民币对美元一周贬值4.58%至6.3975%,即期汇率贬2.93%至6.3918%,中间价与市场价的差异得以消除。而一步到位式的贬值方式相对于缓慢小幅贬值来说,较不容易产生稳定的单边贬值预期,减少跨境资本流出的恐慌。甚至在贬值到位后,如果经济基本面配合,不排除会有升值预期吸引资金的流入。除定价更加市场化外,人民币贬值还是和内外经济、大国博弈等综合考量的结果(详见8月13日专题报告《人民币此次快贬是投石问路》)。此轮人民币贬值我们预计在5%左右将趋于稳定。尽管未来波动幅度因为汇改的原因会加大,但波动区间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预计将维持在对美元为6.2-6.5之间。
人民币快贬未明显冲击货币市场上周人民币意外快贬未引发导致货币市场动荡,实现了一步到位的调整,流动性基本平稳。货币市场波澜不惊也得益于央行呵护。上周公开市场实现小额净投放50亿元。近几周,公开市场净投放净回笼反复交替进行,可见在M2大幅回升超过实体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基于短期流动性供求变化在公开市场上保持双向调节操作。虽然美国加息预期下,下半年仍有降准空间,但考虑到物价短期趋升,空间也不是非常充裕。从现在货币市场利率情况来看,短期这个需求还不十分迫切,快速一步到位的贬值避免了流动性恐慌。而对实体经济综合性的影响还需观察。
农产品价格上行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星期上涨1.9个百分点。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上周蔬菜价格定基指数为122.01点,比前周112.12点上涨9.89个百分点,环比涨幅8.82%。指数上扬的原因:一是上周北方省份出现持续性较强降雨,局部地区遭遇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目前处于上市旺季的“北菜南运”较为不利,部分品种价格涨幅较大;二是地产菜步入季节性生产淡季,市场供应缺口加大,影响价格抬升;另外频繁降雨使得蔬菜的运输、销售等环节成本增加,进一步推动菜价上涨。预计下周,蔬菜价格指数有一定的攀升空间。猪肉价格上涨2.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继续回升。上周7天全国生猪市场停止大幅上涨的势头、趋于平稳。本轮猪周期的起点即上涨拐点为今年3月18日,已连续上涨近5个月,累计涨幅已达58%,基本接近周期性上涨的最高点。当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低迷、需求疲软,母猪生产效率较前几年提高15%左右,生猪出栏均重提高10%左右。因此,虽然可以将当前判断为猪周期上涨期的前半程,但基本已透支了全程的上涨空间,后市将长期处于高位震荡。我们计算得到蔬菜、鸡蛋、水产品、粮食、食用油和肉类上周上涨0.48个百分点,按食品在CPI中比例,食品价格拉高CPI约0.15个百分点。
煤炭日耗量回落,BDI回调上周电厂耗煤量从季节性高位回落,电厂库存继续小幅回落。煤炭季节性高峰已经过半,但煤价和煤炭运价均却未见提振。部分受人民币贬值影响,BDI回调接近1000。人民币一步到位贬值5%,相当于中国资产、商品的价格打了个95折,有助于改善全球竞争中的价格劣势。与此同时,也减弱了国外进口煤和进口矿石对国内产品的替代效应,有助于改善上游开工积极性,缓解国内煤炭、铁矿石供需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