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广东国有企业改革:对接自贸区发展与“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重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国企重镇,国资体系体量庞大;兼因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外贸稳居龙头地位,对外发展和扩张利于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国改对接自贸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将是下一阶段经济转型工作的重点。但国企资产证券率普遍偏低,近一年内企业上市数量与募集金额均处于低位,改革需求迫切。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广东省有望把握机遇,实现飞跃。
多维度深化改革:国改方案布局全面,试点工作横拓纵深
广东省国企改革的重心在于优化国资配置,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产权流转等。随着上海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同为国资大省的广东也将紧跟其后,加速改革。与上海注重优化国资布局不同的是,分类改革、分类推进混改是改革方案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同时强调建立合理薪酬制度,加强国资监管,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今年6月,广东省国资委再次重申依法治企,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广东国企改革脉络推演:资产证券化率目标明确,“一企一策”助力发展
从集团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角度,我们对广东集团企业证券化率进行考察,在公开披露信息的48家集团公司中,有35家的证券化率低于50%,集团运作上市的空间巨大。考虑国资证券化四个重要途径,主要把握以下几条脉络进行推演:一是对于集团唯一上市平台,关注集团转型升级战略目标,或成为资产运作重要标的;二是对于拥有多个上市子公司的,业绩突出、盈利状况良好的,关注集团内业务整合,优势互补,改善股权结构,实现整体上市的可能性。三是对于“小上市公司+大集团”模式,很有可能通过资产注入集中产业,减少关联交易,有效衔接集团公司上下游资源,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费用。
61家集团公司梳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管资产”到“管资本”,市场化引入活水
整体来看,实际上广东多数企业国资持股的集中度并不高,作为最“市场化”的国企改革方案,广东省国资委“十二五”规划的资产证券化目标明确,多层次、分领域推进混改是必然趋势。在股权激励方面,重点关注盈利能力较强,估值偏低的上市公司,广东省国资委明确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和股权激励计划试点,支持二级及以下竞争性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探索多种激励途径。重点标的:白云山、格力电器、东莞控股、中炬高新,佛塑科技、德赛电池、风华高科等。
对于盈利能力较弱或者经营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上市公司,广东省区分基础性、公共性、资源性;平台性;传统优势;引领性四大板块,促进内部资源整合,鼓励外部资源引入。重点标的:穗恒运A、岭南控股、力合股份、深圳燃气等。
在集团公司资产方面,重点关注省内集团业务集中,拥有唯一上市平台的企业,这些公司有更大动力对产业进行整合,将大概率在国企改革中受益,尤其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整合注入存在较大可能性。重点标的:广聚能源、珠江实业、沙河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