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货币“脱实向虚”态势延续。
在经济低迷时期,商业银行信贷过程的信用创造后,企业周转不活跃,现金“漏出”会比较多,因而M1的增长会较低。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过分充裕的资金聚集于资产领域的现象,一直比较明显。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实体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比较有限,货币扩张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早已有“积极”转向“中性”。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变化,直接导致了货币持续的“脱实向虚”行为。
居民资产配置调整从“投资变化”发展到“储蓄搬家”。
与股市的繁荣相对应,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在居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变动,呈现了“一增一减”的关系。2015年4月5月,居民新增存款连续2月下降,这种情况为自2005年2月有统计数字以来的第2次,第一次为2007年,当时也是受股市繁荣的影响,居民存款出现连续下降的局面。可见,股市繁荣对居民资产配置调整的影响,已从投资选择变化,发展到动用储蓄。
货币弱回升不足以削弱资本市场积聚风险。
5月M2增速的超预期回升,将再度强化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资产泡沫上升带来的市场规模提高和交易活跃,自然也会要求作为交易媒介载体货币量的同步抬升。但货币增长却往往不同步,因为很少有国家会将资本市场纳入货币政策决策指数。从货币总(M2)和流通市值比较的角度看,当前股市的风险积聚确实已相当高。
“对冲”性质的降准仍然可期。
货币和经济间的关系显然已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央行维持货币政策中性基调不变的根本。但是,在资本外流的压力和趋势下,发挥存款准备金的“池子”功能,“对冲”外汇储备减少给我国基础货币调节带来的影响,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