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5月中采PMI数据点评:期待政策提升消费,激发活力

来源:首创证券 作者:王剑辉 2015-06-03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制造业景气度弱势复苏。5月中采制造业PMI为50.2%,微幅高于上月的50.1%,位于临界点之上。

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及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继续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及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与上月一致。环比来看,新出口订单、采购量、原材料购进价格、在手订单指标均明显高于上月,进口、产成品库存及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标则低于上月。总体来看,生产及订单情况表明国内制造业已经出现改善势头,但外围经济的颓势依然压制市场信心,制造业全面企稳依然缺乏外部条件。

5月汇丰PMI数据再次与中采PMI背离。5月汇丰PMI终值由初值的49.1微幅上修至49.2,已连续3个月低于荣枯线,显示制造业产出持续萎缩。根据汇丰数据,受出口订单下降影响,产出、就业及市场信心均处于低位。尽管如此,中采及PMI数据均显示制造业状况较上月有所好转,且均显示目前外需不振是制约国内制造业复苏的核心原因。

国内方面,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乏力以及各类稳增长措施的协同作用下,国内经济初步显露触底企稳态势。在一季度财政支出未跟上、政府主导基建进展缓慢的基础上,二季度财政支出的大幅扩张、基建项目及PPP的推进为经济托底形成助力。此外,鉴于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触底回升趋势不变,5月制造业要素及产成品价格均有所反弹,显示通缩风险正在逐渐淡化,有利于未来制造业的复苏。

国外方面,5月美日欧汇丰PMI初值、英国GDP及CPI数据以及美国一季度GDP数据均显示外围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庞大,目前依然没有看到外需改善的迹象。后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的量宽效果逐渐褪去,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不稳定性,市场信心不断左右摇摆。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回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也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国的通缩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价格。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判断二季度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仍处于一种“低位整理”状态,增长的脆弱性和波动性依然显著。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外围经济依然是掣肘国内制造业企稳的一大绊脚石。

未来来看,各类政策的持续发力使得宏观经济初露企稳迹象,但复苏依然薄弱,制约复苏的阻力也仍未完全消除。大宗商品价格筑底回暖以及基建、房地产的复苏对制造业均构成利好,而外部经济持续低迷使得出口订单持续不振。

若外部经济迟迟不现改善,我国制造业复苏仍将持续缓慢。

政策方面,目前宏观经济对宽松货币政策尚未形成有效反映,近期的企稳更多程度上是周期性回升。从央行政策思路来看,近日传出的央行针对国开行的PSL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加之上周央行启动定向逆回购,可见央行调控思路由之前简单的“大水漫灌”转为“收短放长”,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财政政策方面,我们认为目前财政政策尚有进一步调整空间。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快财税改革及自贸区发展,刺激经济活力,吸引消费留在国内,形成托底经济的合力。此外,随着改革措施的陆续推出,经济仍在期待改革红利的尽快实现,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树立转型“新经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