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网消息,5月央行将会针对部分银行开放政策试点,允许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个人门槛为30万,企业门槛在1,000万。
我们的观点:
1.央行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允许商业银行开展大额存单业务。央行希望借助这一类新型工具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大额存单的交易也有助于金融系统建立收益曲线,帮助商业银行为存款定价。
2.大额存单将促进商业银行由过去被动吸收存款的经营方式转变为积极按需吸收资金。当然,如果进行市场化的发行,那么大额存单的推出可能会推高资金成本。大额存单的最终定价也将取决于其流动性。如果存单流动性非常好,那么其收益率将略高于银行间利率,同时鉴于其安全性相对较高,收益率应低于当期的理财产品。
3.大额存单可能会取代一部分定期存款。以美国为例,截至2015年4月末,大额存单占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16%左右。但是日本只占到8-9%。
我们预测,由于金额较高且流动性欠佳,中期内大额存单只能占到存款很小的一部分。整体来看,银行的资金成本将上升,但是流动性风险有望降低。假设大额存单以5%的利率发行,取代目前5%两年期定期存款,那么银行资金成本可能会被推高4个基点。
4.如果大额存单的收益率有较高吸引力,那么预计部分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需求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认为,未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余额或将减少,因为部分此类产品将被大额存单所取代。
5.我们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取消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届时有望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但是随着推出1.5倍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和大额存单,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进程已经走完。这对资金成本、银行盈利水平和银行业务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体现。虽然我们承认银行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资金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更担心未来几年银行对风险的厌恶取向。我们认为银行会逐步调整经营模式,更加注重一般性业务的发展,以应对净息差的缩窄。
6.在资金方面竞争优势较强的银行将会受到较小的影响,主要包括招商银行(600036.CH/人民币17.16,谨慎买入;3968.HK/港币22.65,持有)、兴业银行(601166.CH/人民币17.90,买入)和中国银行(601988.CH/人民币4.44;3988.HK/港币5.16,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