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本周极端武装“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 连克数城,拿下了石油重镇摩苏尔,一度占领了萨达姆老家首府提克里克,并逼近巴格达。据英国《金融时报》13 日报道,伊拉克政府(什叶派)正对该国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及周围的反政府(逊尼派)武装力量阵地发动空袭。而库尔德武装力量夺取了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控制权。
评论。
三者较量可能拖伊拉克进入实际分裂格局:自从萨达姆政权被美国军事暴力推翻后,伊拉克各大民族和教派组织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实际上,令人担忧的是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军)、库尔德人和逊尼派地区事实上的国土分割。据报道,官方电视台播出了其所称的对摩苏尔叛军阵地的空袭。摩苏尔是一个石油储量丰富的省份的首府,本月10 日被ISIL 的武装分子攻占,当地的伊拉克驻军没有抵抗。目前伊拉克政府军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很大的战斗力,但反政府军也有问题,作战线拉长,兵员及供给不足,进军路线侧翼受到库尔德人的威胁。而库尔德人占领基尔库克后,自身经济资金得到有效补充,可能进一步加深与政府的武装对峙。如果美国提供定点轰炸,可能会压缩反政府军的作战范围,最后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伊拉克政局不稳可能影响石油供应:目前中东国家石油产量情况:伊朗368 万桶/日,伊拉克311.5、科威特312.7、阿曼92.2、卡塔尔196.6、沙特1153、叙利亚16.4、阿联酋338、也门18、其它20.6 万桶/日。按2012年数据,伊拉克平均每日原油出口约260 万桶,原油日产量311.6 万桶,基尔库克日产量约16.7 万桶。反政府军进军路线对日运输量达160 万桶的杰伊汉-基尔库克石油管道有很大的威胁。而对国内炼油厂Baiji,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报道,反政府军从伊拉克政府军手中夺取了伊拉克主要的炼油厂-Baiji 炼油厂,并关停,后来由于后续部队补充不足,撤退了。不过,伊拉克政府短期已在南部地区开始储备石油,以防止北方战乱影响南方石油出口。如果长期政局不稳,全球原油供应可能趋于偏紧。
伊拉克Baiji 炼厂曾屡遭破坏:目前伊拉克现有8 座炼油厂,其中在巴格达的多拉厂、巴士拉(Basra)的拜尔萨厂和首都以北180 公里的拜吉(Baiji)厂,是三座主要炼油厂。此外还拥有几座小型炼油厂,其总设计能力为75 万桶/天(3750 万吨/年)。由于伊拉克战争及后续的恐怖破坏活动,导致境内石油加工和运输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拜吉炼油厂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大约180 公里的萨拉赫丁省拜伊吉镇,每天能加工29 万桶原油,生产1100 万升汽油、700 万升苯和450 万升柴油,在2011 年就遭受过袭击。伊拉克政府正在或计划建设的有4 座大型炼厂,3 座在南方,1 座在基尔库克:这四座拟建炼油厂分别是:第一座位于卡尔巴拉省南部巴格达(加工能力为14 万桶/天,700万吨/年)、第二座位于伊拉克南部米桑(Missan)省(加工能力为15 万桶/天,750 万吨/年)、第三座位于南方纳西里亚(Nassiriya)市(加工能力为30 万桶/天,1500 万吨/年)、第四座炼油厂在盛产石油的基尔库克(Kirkuk)省(加工能力为15 万桶/天,750 万吨/年)。
伊拉克战乱影响中国公司影响不大:2013 年中国进口原油2.82 亿吨,其中,沙特5390.12 万吨、安哥拉4001.10万吨、阿曼2547.35、俄罗斯2434.75 万吨、伊拉克2351.29、伊朗2144.81、委内瑞拉1574.85、哈萨克斯坦1198.08、阿联酋1027.58、科威特934.39 万吨。由于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大多在伊拉克南部,短期战乱对中国作业公司影响不大。
对油价影响短期振奋,中长期主要还看伊拉克、美国政府戡乱力度:目前全球石油消费量达8977.4 万桶/日,而产量8615.2 万桶/日,2008 年金融危机时两者数据分别为8605.2、8293.2 万桶/日。目前影响油价的核心因素还是美国战略。高油价抑制了需求的一部分,但全球产量也更加接近了全球产能,顶峰理论仍在发挥影响。一旦世界主流大油田出现类似大庆、北海的衰减,石油供应更加偏紧。实际上,即使伊拉克石油产量下降到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的100 多万桶/日,OPEC 国家可提高产量,以弥补全球供给不足。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行业“持有”评级。行业内我们重点关注的公司:中国石化、中海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