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社保养老改革系列报告二: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箭在弦上,万亿资金催生资管盛宴

来源:平安证券 作者:魏伟 2015-05-1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养老金入市”问题在我国已经讨论多年,但连连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和证监会发言人的一番表态,再度将养老金入市的话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养老金应不应该入市?应该以何种方式入市?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市场和投资者兲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养老金入市”问题并不单单指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在上一篇报告中,我们提出“养老体系改革路在市场”的观点,即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应当大力推动市场化的非政府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使政府与非政府养老有机结合,形成稳固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应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有效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可大致总结如下:1)第一支柱:基本养老基金资金量3.5万亿左右,分地区分散管理,仅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平均投资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较差;2)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资金量0.7万亿左右,按照国际主流的信托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平均投资收益率7.6%,受资本市场波动相对明显;3)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落后,规模极小。4)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资金量1万亿左右,也采用信托管理模式,社保基金理亊会作为受托人,采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模式,平均收益率8.13%,保值增值成效显著。

我们认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应当达到的最终理想状况是:政府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养老的基本保障。统筹账户应当提高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并增强账户可携带性,以平衡各地区养老保险的差异;个人账户应当明确其保险的特性,在承诺终身领取的同时实行“人死账销”;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通过信托投资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市场化投资,达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非政府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非政府领域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均沿用当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制,实行多缴多得,养老金领完为止,体现个人账户的储蓄特性。考虑到当前非政府养老保险发展落后的现状,应当从制定和加强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和普及补充养老保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非政府养老保险的发展。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市场化投资改革的推进,以及事、三支柱的长足发展,将带来数万亿资金的投资管理需求,使得寿险行业、资产管理等行业直接受益:养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相兲业务规模都将扩大。此外,由于大规模的、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填补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空白,或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前偏短期、偏投机性的资本市场投资风栺发生转变,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