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15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宽松预期再落空,调整风险重加剧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2015-05-1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主要观点:

资金“脱实向虚”态势延续.

4月份新增信贷分部门看,一个明显的变化特征是,居民部门增加和企业部门减少。从住户部门的实际贷款流向看,当期发生居民贷款的实际用途基本上为“配资”需求。在股市繁荣、经济疲软的状况下,实体领域的有效需求减少,银行出于业务经营效益和风险的考虑,对“配资”性业务或贷款炒股行为有所鼓励。

货币效应已然“中性”.

我们早就指出,当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已由积极转向中性。过去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显著积极的原因,是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下降。从经济实际运行情况看,从2014年下半年起,信贷增长和投资、货币增长出现了背离的情况,说明信用创造带来的货币增加效应在下降,信贷增长带动的投资增加效用也在下降。

货币宽松预期落空,市场调整压力加大.

股市“任性”不理经济的根本是“不差钱”!实际情况表明,本届政府维持货币中性、促进转型的意念和定力要远超市场预期。结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建立在改革预期之上的资本市场繁荣,短期内很难得到经济运行的真实验证;没了货币宽松预期的资本市场,在资金长久“脱实向虚”的推动下,最终也会难以为继。在货币当局加大降低货币成本的努力下,债市反而调整持续深入,表明资金推力“拐点”临近的风险在上升!债市在信用风险上升和利率产品供给压力加大情况下,也不大可能马上成为资金流转目的的,因而未来股债皆临有调整压力。

货币放松的“对冲”性质的格局不会改变.

债务问题处理,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是当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国的债务问题主要聚集在实体领域,而非像欧美那样集中在金融体系。在中国,货币问题的核心实际上不在于总量扩张,而是如何促使存量调整:使资金流向实体领域。货币扩张吹起的资产“泡沫”,反而进一步使资金脱离实体。货币和经济间的关系显然已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央行维持货币政策中性基调不变的根本。但是,在资本外流的压力和趋势下,发挥存款准备金的“池子”功能,“对冲”外汇储备减少给我国基础货币调节带来的影响,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