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2015年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9%;1-3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2%。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降幅比2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1-3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
点评:
1、2015年3月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数据表现好于市场普遍预期。尽管除鲜果外多数食品价格在春节后涨幅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上升,衣着、居住、教育文化等部分产品价格趋于改善,1-3月份CPI同比涨幅较前两月有所上升。CPI数据的好于预期表明需求端出现改善迹象,对市场情绪影响偏正面。不过整体来看,经济数据的改善并不明显,实体经济尚未真正复苏,社会需求回升力度依然相对偏弱,物价回升速度相应受限。
2、2015年3月份PPI表现也好于市场预期,同比及环比降幅均由收窄迹象,生产资料端价格出现好转对PPI贡献较大,分行业来看,石油天然气、化学原料等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钢铁、有色行业价格降幅收窄,此前拖累工业经济持续下行的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止跌企稳,有助于工业经济数据的逐步改善。不过整体来看,PPI降幅收窄并未改变下行的压力,生产端依然相对低迷,社会需求未有明显改善,宏观经济继续在底部徘徊。后市无论从经济运行状况还是企业实体经营现状来看,都需要政策面的进一步支持,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有望延续。
3、2015年3月份CPI、PPI数据好于预期对于级市场影响偏正面,但目前来看,支撑大盘向上趋势得以延续的逻辑依然体现在资金面和政策面两方面,投资者对基本面数据表现相对淡化,其中也体现出政策效应作用于实体经济需要更长时间来验证,现阶段流动性对指数的影响力度相对更大。近期沪指在4000点附近高位震荡,盘中振幅也随之加剧,显示多空双方分歧有所增加,不过从成交量来看,两市单日合计成交量上升至15000亿元左右,资金介入热情并未消退,充足量能支撑下大盘重心得以稳定,考虑到下周将有30只新股集中申购,预计冻结资金3.7万亿元左右,为本轮IPO重启以来的最大规模,资金分流效应无疑令短期二级市场资金面承压,这对短线大盘上攻力度形成掣肘,预计沪指在4000点附近仍有反复震荡整固的必要。
4、策略上,大盘向上运行的趋势有望延续,阶段性震荡整理使得短期操作可能趋于复杂,不过市场并不缺乏结构性机会,短期我们建议注重稳健的思路,从估值角度筛选安全边际较高的品种来坚定持有,金融、地产存在中期配置的必要,题材股方面,持续看好互联网、软件、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建议阶段性对于其中估值过高品种适当警惕短线获利回吐压力的释放,前期涨幅不太大的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补涨预期,可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