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一季度以来,市场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火爆行情,指数继续大涨。与去年有所区别的是,市场四季度是大盘股领涨,小盘股基本处于震荡盘整。而今年一季度,市场则变为小盘股领涨,而大盘股处于跟涨地位。从涨幅来看,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在一季度分别大涨了44.2%和57.9%,而沪指和沪深300则有14.1%和12.4%的涨幅。经历了这轮行情之后,中小板综和创业板综的动态市盈率分别达到60.1倍和91.9倍,估值已经出现明显泡沫,而沪指则为16.1倍,从国际股指横向对比来看,沪指估值已回归合理区间,但如果相对港股来看仍有不小的溢价。
宏观方面,1-2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数据均显示经济延续下滑之势,而3月份的PMI 初值进一步加剧了我们的担忧,一季度经济可能已经滑向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定的增长目标。在此背景下,二季度我们预期政府的稳增长政策将全面发力,为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瓶颈问题,1万亿地方政府债的置换以及PPP 模式的逐步导入,将使地方政府有余力在稳增长中承担更多责任。
流动性方面,为对冲新增外汇占款的供给不足并配合稳增长政策的实施,一季度以来央行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调控方式。近期,央行未否认会介入存量债务置换,表明二季度央行除了继续维持此前的宽松政策外,并不排除在需要时加码货币政策适时推出中国版的QE。而股市流动性方面, 1、2月份大户资金继续加码A 股,而由于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股市与基金新开户数创出新高,散户也有加速入场迹象。而杠杆资金方面,对券商两融业务方面的监管加强后,证监会对两融的态度已趋于缓和,融资规模已快步迈向1.5万亿大关。而证监会对股市此轮行情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表述,以及周小川对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表述,使我们相信管理层正乐见居民资产加速向股市流入。而在股市流动性充足的背景下,股票发行也将进一步提速,作为年内证监会首要任务的注册制改革也将出现实质性进展。
在策略方面,股市在经历了连续三季度的上涨后,估值层面已有一定的压力,但考虑到资金推动的行情特征,以及稳增长发力对主板的推动,大指数仍有进一步的上升的空间。而小指数方面尤其是创业板,估值风险较大,4月份即将推出的中证500股指期货,将使得小盘股投资者只能单边多获利的时代结束,对冲或做空模式的引入,使小指数面临分化甚至回落的风险。在配置策略方面,建议关注稳增长受益的水利、房地产板块,关注美元见顶下有色板块以及一季报存看点的券商板块的表现机会。题材方面,关注两会后中央及地方国企改革发力及相关国有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