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28.6亿元,同比增长10.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4.5%;EPS0.14元,符合预期。拟每10股派现金0.41元。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确立业绩拐点,钢贸坏账影响基本消除。
2014年公司净利润增速高达64.5%,远高于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是减值损失大幅减少,从上年同期的8.91亿元降至5.25亿元,降幅41%,而钢贸坏账又是关键。2011年子公司东方贸易开始做钢贸业务,2012-2014年钢贸坏账计提分别达到4.01亿元、7.26亿元、2.10亿元,2014年底钢贸应收款项扣除坏账准备后价值为1.83亿元,钢贸坏账影响基本消除。
传统主业遭遇一定压力,多元化奠定新的成长路径。
2014年营收增长10.8%,实现业绩反转,第四季度同比下降9.42%主要是高基数所致。新签合同273亿元,其中国内56亿元(同比下滑39%)、海外217亿元(同比下滑6%),显示传统主业遭受一定压力,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市场担忧逻辑:国内水泥新增投资下滑,海外市场占有率遭遇天花板。但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多元化将成为新的成长路径:1)2014年新签客户服务类合同22亿元,同比增长121%;2)工程多元化,包括在电力、矿业、建材等工业工程领域及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另外还有环保业务。
“一带一路”、低碳环保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商务能力优势,一方面由水泥工程向工业/基础设施/民用工程等多个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发展海外水泥投资业务。低碳环保业务是公司又一重要看点,2014年公司环保业务业务收入7亿元,新签合同8亿元,包括除尘装备制造与销售业务、废弃物处置业务、脱硫脱硝业务、尾矿处理业务。徐州中材节能环保水泥装备制造项目已进行分项验收工作、河南中材环保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于2014年底开始动土建设,未来环保业务将快速发展。
重申“拐点并新成长”逻辑,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是“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相关标的中自下而上有较高投资价值的公司。预计2015-2017年EPS分别为0.76/0.97/1.21元,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108%,维持公司“买入”评级,调高目标价至23元。
风险提示:环保业务开拓不达预期、汇率风险。